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1章 商品房预售与预购人权利保护问题概述 | 第10-15页 |
·商品房预售问题概述 | 第10-12页 |
·商品房预售的起源与引入 | 第10-11页 |
·商品房预售的含义与特点 | 第11-12页 |
·商品房预购人的基本权利 | 第12-15页 |
·真情知悉权 | 第12页 |
·交付请求权 | 第12-13页 |
·瑕疵担保权 | 第13页 |
·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13-15页 |
第2章 商品房预购人权利遭侵害的现状及成因 | 第15-23页 |
·商品房预购人权利遭侵害的现状 | 第15-19页 |
·对预购人真情知悉权的侵害 | 第15-16页 |
·虚假广告 | 第15-16页 |
·夸大宣传 | 第16页 |
·对预购人交付请求权的侵害 | 第16-17页 |
·逾期交房 | 第16-17页 |
·逾期无法交房 | 第17页 |
·对预购人瑕疵担保权的侵害 | 第17-19页 |
·预售商品房的质量瑕疵 | 第17-18页 |
·预售商品房的权利瑕疵 | 第18-19页 |
·对商品房预购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侵害 | 第19页 |
·预购人权利遭受侵害的成因 | 第19-23页 |
·主要原因:相关法律制度设计的缺陷 | 第19-21页 |
·其他原因 | 第21-23页 |
第3章 我国商品房预售的相关立法和缺陷分析 | 第23-33页 |
·信息披露制度的缺失 | 第23-24页 |
·商品房预售准入制度的相关立法和缺陷分析 | 第24-26页 |
·相关立法 | 第24-25页 |
·预售人应当符合的主要条件 | 第24-25页 |
·预售人还应符合的其他条件 | 第25页 |
·缺陷分析 | 第25-26页 |
·预售人主体资格规定的缺陷 | 第25-26页 |
·预售登记备案规定的缺陷 | 第26页 |
·商品房预售款监管的相关立法和缺陷分析 | 第26-27页 |
·相关立法 | 第26-27页 |
·缺陷分析 | 第27页 |
·关于监管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预售款收取方式的缺陷 | 第27页 |
·预告登记的相关立法和缺陷分析 | 第27-30页 |
·相关立法 | 第28-29页 |
·缺陷分析 | 第29-30页 |
·预告登记效力的缺陷 | 第29页 |
·预告登记程序的缺陷 | 第29-30页 |
·其它相关制度的规定和缺陷分析 | 第30-33页 |
·格式条款的相关规定和缺陷分析 | 第30页 |
·相关规定 | 第30页 |
·缺陷分析 | 第30页 |
·违约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和缺陷 | 第30-33页 |
·相关规定 | 第30-31页 |
·缺陷分析 | 第31-33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商品房预售相关法律制度的思考的建议 | 第33-43页 |
·完善预售信息披露制度 | 第33-36页 |
·规定和加强开发商的信息披露义务 | 第33-34页 |
·加强政府在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信息披露制度中的作用 | 第34-35页 |
·建立待售商品房的信息公开制度 | 第35-36页 |
·强化商品房预售广告监管 | 第36页 |
·完善商品房预售准入制度 | 第36-37页 |
·提高房地产开发商的资格 | 第36页 |
·改进预售登记备案的规定 | 第36-37页 |
·严格执行统一的预售合同条款事前审查制度 | 第36页 |
·赋予预售合同登记备案以民事登记的法律效力 | 第36-37页 |
·完善预售款监管制度 | 第37-38页 |
·明确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主体 | 第37-38页 |
·改进预售款的收取方式 | 第38页 |
·采取多次支付预售款的方式 | 第38页 |
·预售款由预购人直接存入监管账户 | 第38页 |
·完善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 | 第38-41页 |
·完善预告登记的效力 | 第39页 |
·增加预告登记的顺位保护效力和破产保护效力 | 第39页 |
·预告登记义务人的处分行为应规定为相对无效 | 第39页 |
·完善预告登记的程序 | 第39-41页 |
·赋予预购人单方提起预告登记的权利 | 第39-40页 |
·明确规定提出申请时应提交的文件 | 第40页 |
·建立与司法系统相联系的受理机关 | 第40页 |
·规定预告登记推进为本登记的程序 | 第40页 |
·规定预告登记的涂销 | 第40-41页 |
·完善其他相关制度 | 第41-43页 |
·规制预售合同格式条款 | 第41页 |
·明确格式条款在预售合同中的适用条件 | 第41页 |
·改进格式条款规定 | 第41页 |
·建立健全商品房预售的惩罚性赔偿机制 | 第41-43页 |
·扩大《解释》的适用范围 | 第42页 |
·明确惩罚性赔偿的标准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