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思想建设论文--思想教育、路线教育论文

陈云党建思想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一、前言第9-14页
 (一) 选题依据第9-11页
 (二) 选题意义第11页
  1、理论意义第11页
  2、现实意义第11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四) 论文结构及创新点第12-13页
  1、论文结构第12-13页
  2、创新点第13页
 (五) 研究方法第13-14页
二、陈云党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14-24页
 (一) 陈云党建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14-21页
  1、萌发时期(1927年—1937年)第14-15页
  2、初步形成时期(1937年—1945年)第15-16页
  3、基本形成时期(1945年—1949年)第16-17页
  4、完善时期(1949年—1966年)第17-19页
  5、丰富发展时期(1978年—1995年)第19-21页
 (二) 陈云党建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条件第21-24页
  1、陈云党建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第21-22页
  2、陈云党建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思想理论条件第22-24页
三、陈云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4-36页
 (一) 党的思想建设第24-26页
  1、“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陈云实事求是思想的灵魂第24-25页
  2、“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实事求是思想的着力点第25-26页
  3、“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是陈云实事求是思想的法宝第26页
 (二) 党的组织建设第26-31页
  1、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第27-28页
  2、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第28-29页
  3、党员队伍建设第29-30页
  4、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第30-31页
 (三) 党的作风建设第31-36页
  1、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第31-32页
  2、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第32-33页
  3、党的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第33-34页
  4、严肃党纪、严惩腐败第34-36页
四、陈云党建思想的特点和重要意义第36-46页
 (一) 陈云党建思想的特点第36-43页
  1、继承性第36-38页
  2、创新性第38-41页
  3、实践性第41-43页
 (二) 陈云党建思想的重要意义第43-46页
  1、理论意义第43-44页
  2、现实意义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投资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下一篇:胡锦涛党建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