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雪化冰路面温度场及工作状态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1-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国内温度场的理论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 | 第17页 |
| ·路面融雪化冰问题的研究 | 第17-18页 |
| 2 路面温度场研究现状 | 第18-31页 |
| ·沥青路面温度场研究方法分类 | 第18-19页 |
| ·沥青路面温度场理论预估方法 | 第19-29页 |
| ·沥青路面温度场理论预估方法基本理论 | 第19-20页 |
| ·沥青路面温度场导热微分方程求解方法 | 第20-26页 |
| ·有限单元法 | 第26-29页 |
| ·不同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3 温度对沥青路面的影响 | 第31-42页 |
| ·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力学模型 | 第31-34页 |
| ·粘弹性的模型表述 | 第31页 |
| ·几个基本模型 | 第31-34页 |
| ·高温对沥青路面的影响 | 第34-37页 |
| ·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过程 | 第34-36页 |
| ·高温下沥青路面的车辙 | 第36页 |
| ·沥青混合料变形的温度效应 | 第36-37页 |
| ·低温对沥青路面的影响 | 第37-40页 |
| ·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机理 | 第37-38页 |
|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试验方法 | 第38-40页 |
| ·小弯曲梁低温抗拉试验 | 第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4 沥青路面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 第42-63页 |
| ·有限元方法概述 | 第42-43页 |
| ·基本概念 | 第42页 |
| ·有限元求解问题基本步骤 | 第42-43页 |
| ·ABAQUS有限元概述 | 第43-45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 ·模型建立的条件 | 第45页 |
| ·沥青混合料面层建模分析 | 第45-48页 |
| ·沥青混合料面层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第48-58页 |
| ·沥青混合料面层高温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 第49-51页 |
| ·沥青混合料面层低温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 第51-58页 |
| ·温度应力的影响因素 | 第58-61页 |
| ·面层厚度对温度应力的影响 | 第58-59页 |
| ·预估路面相对开裂率 | 第59-60页 |
| ·面层材料模量对温度应力的影响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5 融雪化冰路面温度重现期 | 第63-68页 |
| ·融雪化冰路面 | 第63页 |
| ·融雪化冰路面温度场 | 第63-64页 |
| ·融雪化冰温度规律 | 第63页 |
| ·黑龙江省冬季气候概况 | 第63-64页 |
| ·冰雪融化机理 | 第64-65页 |
| ·待融工况 | 第64页 |
| ·融雪工况 | 第64页 |
| ·融后工况 | 第64-65页 |
| ·融雪化冰技术 | 第65-67页 |
| ·融雪化冰技术处理概述 | 第65-66页 |
| ·融雪化冰技术的比较分析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6 融雪化冰路面工作状态 | 第68-74页 |
| ·融雪化冰热融法 | 第68页 |
| ·融雪化冰路面模型分析 | 第68-69页 |
| ·基本假设条件 | 第68-69页 |
| ·融雪化冰路面物理模型 | 第69页 |
| ·融雪化冰路面数学模型 | 第69页 |
| ·发热电缆融雪化冰工作机理 | 第69-73页 |
| ·融雪温度及预热时间 | 第70页 |
| ·电缆加热技术 | 第70-71页 |
| ·电缆融雪化冰实例调查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