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山隧道浅埋岩溶段地质灾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浅埋岩溶隧道地质灾害类型 | 第10-12页 |
·岩溶隧道稳定性主要研究方法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浅埋岩溶隧道处治技术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5页 |
·浅埋岩溶隧道地质灾害处治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云雾山隧道浅埋岩溶段地质概况 | 第18-24页 |
·云雾山隧道浅埋岩溶段概况 | 第18页 |
·浅埋岩溶段地质概况 | 第18-20页 |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 | 第19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页 |
·岩溶水变化特征 | 第19-20页 |
·浅埋岩溶段主要地质特点总结 | 第20-21页 |
·浅埋岩溶段地质灾害概况 | 第21-24页 |
3 浅埋岩溶段地质灾害致灾机理 | 第24-35页 |
·浅埋岩溶段隧道围岩应力分析 | 第24-29页 |
·浅埋隧道围岩应力计算模型 | 第24-27页 |
·浅埋岩溶段隧道围岩应力计算 | 第27-29页 |
·浅埋隧道围岩破坏准则 | 第29-31页 |
·浅埋岩溶段岩溶致灾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浅埋岩溶段地质灾害的特点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浅埋岩溶段地质灾害预测及防治系统研究 | 第35-46页 |
·浅埋岩溶段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研究 | 第35-39页 |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 第35-37页 |
·云雾山隧道浅埋岩溶段超前预报成果解译 | 第37-38页 |
·超前地质预报效果评价 | 第38-39页 |
·浅埋岩溶段超前支护技术研究 | 第39-43页 |
·浅埋岩溶隧道超前支护措施 | 第39-42页 |
·云雾山隧道浅埋岩溶段超前支护优化设计 | 第42-43页 |
·浅埋岩溶段监控量测技术研究 | 第43-45页 |
·浅埋岩溶段监控量测方案设计 | 第43-44页 |
·监测数据处理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云雾山隧道浅埋岩溶段特大冒顶塌方灾害处治 | 第46-64页 |
·浅埋岩溶段特大冒顶塌方处治方案设计 | 第46-50页 |
·灾害发生、发展过程 | 第46-47页 |
·灾害发生原因分析 | 第47-48页 |
·冒顶塌方处治方案设计 | 第48-50页 |
·特大地质灾害处治模拟分析 | 第50-59页 |
·有限单元划分 | 第50-53页 |
·模拟计算参数 | 第53-54页 |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54-58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灾害治理过程监控量测及效果评价 | 第59-63页 |
·灾害治理过程监控量测数据分析 | 第59-62页 |
·监控量测结果对比分析及灾害处治效果评价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页 |
·建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 第70-71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