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我国农民医疗保障的现状 | 第10页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端 | 第10-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征 | 第12页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性质界定 | 第12-13页 |
| ·保险公司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关系综述 | 第13-14页 |
| ·本文的主要观点与创新 | 第14-15页 |
| ·主要观点 | 第14-15页 |
| ·主要创新 | 第15页 |
| ·本文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 | 第15-17页 |
| ·写作思路 | 第15-16页 |
| ·写作方法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 第17-27页 |
| ·保大病还是保小病 | 第17-21页 |
| ·最初的政策设计 | 第17-18页 |
| ·各地在实际中的做法 | 第18-19页 |
| ·较科学的做法 | 第19-21页 |
| ·基金的监督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 第21-22页 |
| ·基金安全性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 ·基金使用公平性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 ·农村流动人口方面的问题 | 第22-24页 |
| ·异地就医的障碍 | 第22页 |
| ·流动人口是优质客户 | 第22-24页 |
| ·医疗费用控制的问题 | 第24-27页 |
| ·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的原因 | 第24-25页 |
| ·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的危害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代理模式分析 | 第27-32页 |
| ·代理模式的优点 | 第27-31页 |
| ·保障基金安全 | 第27-28页 |
|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 第28页 |
| ·方便农村流动人口参加 | 第28-30页 |
| ·提高保险公司知名度 | 第30页 |
| ·积累经验 | 第30-31页 |
| ·代理模式的缺点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美国管理式医疗评析 | 第32-40页 |
| ·英、美国家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情况 | 第32-34页 |
| ·英国的情况 | 第32-33页 |
| ·美国的情况 | 第33-34页 |
| ·美国管理式医疗简介 | 第34-35页 |
| ·产生背景 | 第34-35页 |
| ·概念和特征 | 第35页 |
| ·美国管理式医疗的运行方式 | 第35-37页 |
| ·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的关系 | 第35-36页 |
| ·保险公司与医生的关系 | 第36-37页 |
| ·投保人与医生的关系 | 第37页 |
| ·美国管理式医疗的主要优点 | 第37-40页 |
| ·控制医疗费用上涨 | 第37-38页 |
| ·提高医疗卫生质量 | 第38-40页 |
| 第五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借鉴管理式医疗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40-48页 |
| ·必要性分析 | 第40-42页 |
| ·解决“保大病还是保小病”的问题 | 第40-41页 |
| ·控制医疗费用上涨 | 第41-42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42-48页 |
| ·降低基金的结余率 | 第42-43页 |
| ·树立保险公司品牌形象 | 第43-46页 |
| ·品牌的重要性 | 第46-47页 |
| ·扩大保险产品销售量 | 第47-48页 |
| 第六章 管理式医疗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运行机制 | 第48-57页 |
| ·政府与保险公司的关系 | 第48-49页 |
| ·政府负责医疗基金筹集 | 第48页 |
| ·双方签订合同,明确权、责、利 | 第48-49页 |
| ·保险公司与医生的关系 | 第49-52页 |
| ·与初级保健医生的关系 | 第49-50页 |
| ·与专科医生的关系 | 第50-52页 |
| ·保险公司与农民的关系 | 第52-57页 |
| ·农民就医实行逐级转诊制度 | 第53页 |
| ·农民就医自费一部费用 | 第53-56页 |
| ·患者就医的地域不受限制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