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中小学校新课程改革中的的教师评价问题初探--基于对部分中小学的调查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一、导论第10-12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 中小学教师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2页
二、主要概念的界定第12-13页
三、我国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化历程第13-19页
 (一) 教师评价制度的恢复与发展初期(1978——1986)第13-17页
 (二) 教师评价制度的全面建设与法制化时期(1996 年——1995 年)第17页
 (三) 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第17-19页
四、当前中小学教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9-24页
 (一) 现行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滞后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第19-20页
 (二) 现行中小学教师评价以奖惩为目的和出发点,没有体现新课程理念,不能为新课程服务第20页
 (三) 现行中小学教师评价发学校行政管理为主,缺乏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第20-21页
 (四) 现行中小学教师评价出现了全盘量化、细化、“科学化”的倾向第21-22页
 (五) 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存在着滞后性,主观性、模糊性和片面性,满足不了新课程改革需要第22-23页
 (六)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处于分离状态第23页
 (七) 现行中小学教师认为不能有效激励中小学教师改进教学第23-24页
五、改进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对策建议第24-32页
 (一) 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第24-26页
 (二) 正确处理好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关系,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第26-27页
 (三) 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第27-28页
 (四) 坚持中小学教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重视质性评价第28-29页
 (五) 将明确的评价标准和个体化评价相结合,重视中小学教师的个体差异第29-30页
 (六) 完善中小学教师评价内容,重视对中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评价第30-31页
 (七) 及时、恰当地反馈中小学教师评价结果,发挥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积极作用第31-32页
结束语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附录第35-38页
后记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诗经》之诗乐观研究
下一篇:基于知识的甘蔗收获机械智能设计知识发现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