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肥料氮去向及氮素气态损失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21页
     ·施用氮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第11-12页
     ·肥料氮去向研究第12-13页
     ·农田氨挥发损失的研究第13-15页
     ·农田N_2O排放研究第15-21页
   ·研究目标第21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3-34页
   ·试验地概况第23-25页
   ·试验方案第25-27页
     ·试验设计与肥料施用第25-26页
     ·种植方式及田间管理第26页
     ·微区试验第26-27页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第27-32页
     ·土壤及植物样品采集与测定第27-29页
     ·氨挥发的测定第29-30页
     ·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的测定第30-32页
   ·计算公式及统计分析第32-34页
     ·计算公式第32-33页
     ·统计分析第33-34页
第三章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化肥氮去向第34-46页
   ·施氮对作物产量及吸氮量的影响第35页
   ·氮肥利用率第35-36页
   ·化肥氮在冬小麦季的去向第36-38页
   ·土壤的氮素平衡第38-41页
     ·作物吸收土壤氮和肥料氮的比例第38-39页
     ·土壤氮素的总平衡第39-41页
   ·土壤中残留肥料氮的分布第41-43页
     ·土壤各层~(15)N残留量第41页
     ·作物收获后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分布第41-43页
   ·氮肥的农学效应和环境效应第43页
   ·土壤对氮肥环境承受力分析第43-45页
   ·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第46-59页
   ·冬小麦生长季田间土壤的氨挥发第46-50页
     ·基肥和播种后氨挥发动态变化和累积情况第46-48页
     ·拔节期追肥后氨挥发动态变化和累积情况第48-50页
   ·夏玉米生长季节田间土壤的氨挥发第50-52页
     ·三叶期追肥后氨挥发动态变化和累积情况第50-51页
     ·十叶期追肥后氨挥发动态变化和累积情况第51-52页
   ·影响氨挥发速率的因子第52-57页
     ·不同作物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第52-53页
     ·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期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第53-54页
     ·0-10cm土层水分含量和Nmin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第54-57页
     ·气相状况对氨挥发的影响第57页
   ·小结第57-58页
   ·讨论第58-59页
第五章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土壤N_2O排放第59-68页
   ·冬小麦季氧化亚氮排放的季节变化第60-61页
   ·夏玉米季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季节变化第61-63页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N_2O的排放特征第63-65页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N_2O累积排放量第63-64页
     ·华北平原N_2O排放格局第64-65页
   ·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因素第65-67页
     ·不同作物和氮肥施用量对N_2O排放的影响第65-66页
     ·温度对N_2O排放的影响第66-67页
   ·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分析第68-73页
   ·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构成因素第68-70页
     ·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比较第68-69页
     ·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第69-70页
   ·不同小麦品种植株氮素积累量和收获指数第70-71页
   ·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特性第71-72页
   ·小结第72-73页
第七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第73-78页
   ·氮肥损失对环境的影响综合讨论第73-76页
     ·氮肥的气态损失第73-74页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淋溶损失第74-75页
     ·冬小麦季氮肥损失对环境的影响第75-76页
   ·主要结论第76-77页
   ·研究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6-87页
作者简介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演唱与研究
下一篇:M电流调节与大鼠SCG神经元兴奋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