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10页 |
前言 | 第10-16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三、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论文创新 | 第14-16页 |
第一章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文献综述 | 第16-29页 |
第一节 资本结构的基本理论 | 第16-21页 |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 第16页 |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第16-18页 |
三、新资本结构理论 | 第18-21页 |
第二节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成果评述 | 第21-24页 |
一、中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 | 第21-22页 |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 | 第22-23页 |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对策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成果评述 | 第24-29页 |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 | 第24-25页 |
二、中小企业的实践问题 | 第25页 |
三、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 第25-27页 |
四、融投资优化决策模型 | 第27-29页 |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融资困境成因 | 第29-51页 |
第一节 中小企业融资概念的界定 | 第29-35页 |
一、国外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29-30页 |
二、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30-32页 |
三、融资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32-35页 |
第二节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 第35-38页 |
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 第36-37页 |
二、创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环境 | 第37页 |
三、活跃市场、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和深化企业发展 | 第37-38页 |
四、推进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 第38页 |
第三节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第38-47页 |
一、总体数据调查分析 | 第39-41页 |
二、典型数据调查分析 | 第41-44页 |
三、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基本判断 | 第44-47页 |
第四节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分析 | 第47-51页 |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内部成因 | 第47-48页 |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外部成因 | 第48-50页 |
三、难以逾越的信息不对称屏障 | 第50-51页 |
第三章 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比较分析 | 第51-62页 |
第一节 美国:间接扶持型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 第51-53页 |
一、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奠定法律地位 | 第51-52页 |
二、发达的风险投资体系 | 第52页 |
三、多层次的资金支持体系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日本:直接扶持型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 第53-55页 |
一、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理念 | 第53-54页 |
二、完善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和管理机构体系 | 第54-55页 |
三、提供法律保障和实行利率优惠 | 第55页 |
第三节 韩国:混合型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 第55-58页 |
一、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 第56页 |
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 第56-57页 |
三、扶植中小企业创新 | 第57-58页 |
第四节 意大利: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头羊 | 第58-60页 |
一、成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 | 第58-59页 |
二、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 第59-60页 |
三、颁布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法规 | 第60页 |
第五节 我国台湾地区:成功典范 | 第60-62页 |
一、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 第60-61页 |
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和发展基金 | 第61-62页 |
第四章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渠道实证分析 | 第62-114页 |
第一节 中小企业板块市场描述 | 第62-75页 |
一、中小企业板块市场特征 | 第62页 |
二、中小企业板块市场描述统计 | 第62-67页 |
三、融资结构描述统计量 | 第67-75页 |
第二节 融资结构实证分析 | 第75-102页 |
一、融资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75-101页 |
二、最优融资结构实证分析 | 第101-102页 |
第三节 融资渠道实证分析 | 第102-114页 |
一、融资渠道基本理论 | 第102-105页 |
二、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 | 第105-107页 |
三、实证结果及解释 | 第107-114页 |
第五章 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实证分析 | 第114-125页 |
第一节 融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4-117页 |
一、融资效率的含义 | 第114-115页 |
二、变量选取与样本选择 | 第115页 |
三、模型构造 | 第115-116页 |
四、实证结果分析 | 第116-117页 |
第二节 融资效率分类评价 | 第117-12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17-118页 |
二、实证结果分析 | 第118-125页 |
第六章 走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路径 | 第125-133页 |
第一节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 第125-127页 |
一、增强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优化融资结构 | 第125-126页 |
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 第126页 |
三、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 | 第126-127页 |
四、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第127页 |
第二节 优化中小企业融资外部环境 | 第127-133页 |
一、发展中小银行 | 第127-128页 |
二、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 第128页 |
三、开辟多层次的直接融资渠道 | 第128-130页 |
四、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间接市场 | 第130-132页 |
五、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 | 第132-133页 |
第七章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对策建议 | 第133-143页 |
第一节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134-137页 |
一、中小企业征信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134-135页 |
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 | 第135-136页 |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 第136-137页 |
第二节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对策 | 第137-143页 |
一、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 第137-138页 |
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 第138-140页 |
三、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 第140-143页 |
结论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59-160页 |
中文摘要 | 第160-163页 |
ABSTRACT | 第163-167页 |
致谢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