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绪论 | 第6-7页 |
第一章 交通肇事罪的基本问题研究 | 第7-12页 |
第一节 交通肇事的立法概况和司法解释 | 第7-9页 |
一、交通肇事罪的立法概况 | 第7-8页 |
二、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释 | 第8-9页 |
第二节 交通肇事罪的概念 | 第9-12页 |
一、交通肇事罪概念的不同观点 | 第9页 |
二、对不同观点的评析 | 第9-11页 |
三、交通肇事罪概念之我见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交通肇事罪的客体 | 第12-15页 |
一、交通肇事罪的同类客体 | 第12页 |
二、交通肇事罪的直接客体 | 第12-14页 |
三、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对象 | 第14-15页 |
第三章 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 | 第15-20页 |
一、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 | 第15-17页 |
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 第17-18页 |
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与重大事故发生之间必须具备因果关系 | 第18-19页 |
四、重大责任事故必须发生在公共交通的管理范围之内 | 第19-20页 |
第四章 交通肇事罪的主体 | 第20-24页 |
一、有关交通肇事罪主体的争论 | 第20-21页 |
二、对不同观点的评析 | 第21-22页 |
三、交通肇事罪主体之我见 | 第22-24页 |
第五章 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 | 第24-34页 |
第一节 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的概述 | 第24-27页 |
一、交通肇事罪的主观罪过 | 第24-25页 |
二、交通肇事罪主观罪过的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节 信赖原则对交通肇事罪主观罪过认定的影响 | 第27-31页 |
一、信赖原则的概念 | 第28页 |
二、信赖原则在德、日刑法中的适用 | 第28-30页 |
三、信赖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危险分配理论对交通肇事罪主观罪过程度的影响 | 第31-34页 |
一、危险分配理论的含义 | 第31-32页 |
二、危险分配在我国交通肇事罪中的运用 | 第32-34页 |
第六章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问题探究 | 第34-46页 |
一、各国有关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 | 第34-36页 |
二、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学蕴意 | 第36-38页 |
三、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犯罪构成 | 第38-41页 |
四、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 第41-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