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1 绪论 | 第14-35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4-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研究范畴 | 第18-19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研究前提 | 第19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9-27页 |
·LUCC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简要评述 | 第26-27页 |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7页 |
·研究目标 | 第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论文创新 | 第29页 |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 第29-35页 |
2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及其作用机理 | 第35-53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户利用的决策过程 | 第35-36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及其作用机理 | 第36-51页 |
·外部动力 | 第37-47页 |
·内部动力 | 第47-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页 |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3 研究区域的选取与抽样调查 | 第53-64页 |
·研究区域的选取 | 第53-57页 |
·研究区域的选取 | 第53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53-57页 |
·抽样调查过程 | 第57-59页 |
·研究区域农户基本情况 | 第59-62页 |
·农户的年龄构成情况 | 第59-60页 |
·农户的受教育程度 | 第60页 |
·农户的家庭规模、劳动力情况 | 第60-61页 |
·农户家庭纯收入及职业构成情况 | 第61-62页 |
·农户家庭支出情况 | 第62页 |
·农户家庭决策模式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4 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 | 第64-70页 |
·研究区域农户宅基地总体变化特征 | 第64-65页 |
·江夏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特征 | 第65-66页 |
·孝南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特征 | 第66-67页 |
·枣阳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特征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页 |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5 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 | 第70-96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驱动机制 | 第70-83页 |
·控制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 第70-73页 |
·模型的选择与说明 | 第73-74页 |
·数据的来源与说明 | 第74-75页 |
·检验结果及对结果的讨论 | 第75-77页 |
·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 第77-83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强度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 第83-93页 |
·控制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 第83-85页 |
·模型的选择与说明 | 第85页 |
·数据的来源与说明 | 第85-87页 |
·检验结果及对结果的讨论 | 第87-88页 |
·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容积率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 第88-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6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趋势——基于农户意愿的分析 | 第96-113页 |
·研究区域农户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第96-103页 |
·控制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 第96-98页 |
·模型的选择与说明 | 第98-99页 |
·数据说明 | 第99-101页 |
·检验结果及对结果的讨论 | 第101-103页 |
·不同区域农户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3-111页 |
·数据说明 | 第103-106页 |
·不同区域农户建房意愿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 | 第106-108页 |
·不同区域农户对村庄规划态度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 | 第108-109页 |
·不同区域农户对搬迁至中心村意愿影响因的素差异分析 | 第109-111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趋势分析 | 第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 第112-113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113-118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3-115页 |
·结论的政策含义 | 第115-116页 |
·讨论 | 第116-117页 |
本章重要参考文献 | 第117-118页 |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 第118-132页 |
附录2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