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 第8-15页 |
(一)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二) 张闻天晚年思想的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三) 研究方法和本文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一、张闻天晚年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 第15-37页 |
(一) 矛盾论和阶段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 第15-20页 |
1、阐明社会主义矛盾论 | 第15-17页 |
2、澄清生产关系两重性 | 第17-18页 |
3、对社会主义阶段的预测 | 第18-20页 |
(二) 经济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 第20-24页 |
1、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第20-21页 |
2、要用经济的办法来领导经济 | 第21-22页 |
3、适当开放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 第22-24页 |
(三) 政治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 第24-29页 |
1、坚持和改善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 | 第24-26页 |
2、党的政治路线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 | 第26-27页 |
3、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 第27-29页 |
(四) 群众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 第29-33页 |
1、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主人”的唯物史观 | 第29-30页 |
2、领导就是服务,尊重群众利益才能密切联系群众 | 第30-31页 |
3、群众的实践是检验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最高尺度 | 第31-33页 |
(五) 党内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 第33-37页 |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认识党内矛盾的性质 | 第33-34页 |
2、正确进行党内斗争的途径 | 第34-35页 |
3、民主集中制是组织保证 | 第35-37页 |
二、张闻天晚年思想的形成原因和理论特征 | 第37-48页 |
(一) 形成原因 | 第37-43页 |
1、历史原因——曾经执行“左”的政策的损失,促使他理性思考 | 第37-39页 |
2、时代原因——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把握是重要原因 | 第39-41页 |
3、主观原因——自身理论素养的不断完善是主要原因 | 第41-43页 |
(二) 理论特征 | 第43-48页 |
1、理论内容上的针对性 | 第43-44页 |
2、理论功能上的实践性 | 第44-45页 |
3、理论主体的群众性 | 第45-48页 |
三、张闻天晚年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 第48-58页 |
(一) 历史地位 | 第48-52页 |
1、是八大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 第48-49页 |
2、是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49-50页 |
3、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一个宝贵来源 | 第50-52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52-58页 |
1、党内矛盾论对促进党内和谐有现实指导意义 | 第52-53页 |
2、适当开放市场及对个人利益尊重的思想对政府功能有启迪作用 | 第53-56页 |
3、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