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悬索桥动力特性计算及参数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悬索桥的发展概述 | 第9-10页 |
| ·悬索桥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的意义 | 第10-11页 |
| ·悬索桥计算分析理论 | 第11页 |
| ·悬索桥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解析法悬索桥成桥主缆线形计算 | 第17-37页 |
| ·主缆线形计算理论 | 第17-22页 |
| ·传统抛物线法 | 第17-18页 |
| ·抛物线与悬链线组合曲线法 | 第18-19页 |
| ·悬索分段计算方法 | 第19-22页 |
| ·基于分段悬链线法的成桥计算方法 | 第22-29页 |
| ·迭代计算方法 | 第23页 |
| ·迭代值增量的确定 | 第23-24页 |
| ·索鞍主缆线形修正 | 第24-28页 |
| ·吊索力的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 ·算例分析 | 第29-36页 |
| ·程序验证 | 第29-32页 |
|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成桥线形计算 | 第32-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37-63页 |
| ·成桥初始构形的确定 | 第37-40页 |
| ·空间动力模型的建立 | 第40-45页 |
| ·桥面系的模拟 | 第40-41页 |
| ·缆索系统的模拟 | 第41页 |
| ·主塔的模拟 | 第41页 |
| ·桩-土计算模型 | 第41-43页 |
| ·边界连接条件的处理 | 第43页 |
| ·单元类型的选取及单元简介 | 第43-45页 |
| ·基于ANSYS 的大跨度悬索桥动力分析过程 | 第45-48页 |
| ·动力分析的有限元理论 | 第45-46页 |
| ·ANSYS 动力特性计算方法 | 第46-48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8-55页 |
| ·计算参数资料和ANSYS 空间模型 | 第48-50页 |
| ·成桥初始构形调试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 ·空间动力特性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 ·动力参数分析 | 第55-62页 |
| ·桥面系刚度 | 第56-58页 |
| ·主塔刚度 | 第58-59页 |
| ·桥面系的恒载 | 第59-60页 |
| ·主跨矢跨比 | 第60-61页 |
| ·中央扣的影响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大跨度悬索桥施工过程动力特性分析 | 第63-78页 |
| ·悬索桥非线性计算分析 | 第64-68页 |
| ·悬索桥大位移非线性理论简介 | 第64-65页 |
| ·几何非线性平衡方程的求解计算方法和收敛准则 | 第65-66页 |
| ·悬索桥非线性因素分析及ANSYS 分析的实现 | 第66-68页 |
| ·基于ANSYS 分析的悬索桥施工过程模拟 | 第68-73页 |
| ·鞍座的模拟 | 第68页 |
| ·平面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8-69页 |
| ·空缆线形和初始架设参数的确定 | 第69页 |
| ·施工阶段加劲梁的模拟 | 第69-70页 |
| ·单元生死及在悬索桥施工过程中的运用 | 第70-72页 |
| ·施工过程中的动力特性的计算 | 第72-73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3-77页 |
| ·空缆线形和架设参数计算结果 | 第73-74页 |
| ·施工过程动力特性分析 | 第74-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一.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 二.今后应进一步的工作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附录 A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