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镗削加工及镗床论文

基于无线传输的变切深镗削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1页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13页
第二章 变切深镗削系统总体方案第13-18页
 §2.1 变切深镗削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第13-16页
  §2.1.1 变切深镗削系统总体结构第13-14页
  §2.1.2 非圆孔曲面形成方案第14-16页
 §2.2 关键技术和研究路线第16-18页
  §2.2.1 关键技术第16页
  §2.2.2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三章 非接触能量传输第18-28页
 §3.1 能量传输的基本方法第18-22页
  §3.1.1 两种能量传输方法第18页
  §3.1.2 供电方案第18-19页
  §3.1.3 发电机的选型第19-20页
  §3.1.4 电机性能参数测试实验第20-21页
  §3.1.5 变压器设计第21-22页
 §3.2 无线能量传输装置设计第22-25页
  §3.2.1 无线能量传输装置设计第22-24页
  §3.2.2 发电机改进与安装第24页
  §3.2.3 无线能量传输装置试验第24-25页
 §3.3 编码器设计第25-27页
 §3.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四章 信息传输架构第28-37页
 §4.1 多普勒效应第28页
 §4.2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过程第28-31页
  §4.2.1 通信基本框图第28-29页
  §4.2.2 硬件简介第29-31页
 §4.3 无线射频收发芯片第31-36页
  §4.3.1 单片射频收发器nRF905第31-32页
  §4.3.2 由nRF905构成的无线接口与MCU的连接第32-35页
  §4.3.3 单片射频收发器nRF905工作模式第35-36页
 §4.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五章 通信软件编制第37-57页
 §5.1 通信协议第37-42页
  §5.1.1 反馈重发第37页
  §5.1.2 反馈重发差错控制实现过程第37-41页
  §5.1.3 数据校验第41-42页
 §5.2 数据帧格式及基本命令第42-48页
  §5.2.1 数据帧格式第42-43页
  §5.2.2 命令字第43-48页
  §5.2.3 截面数据第48页
 §5.3 变切深镗削系统控制软件第48-53页
  §5.3.1 LabWindows/CVI简介第48-49页
  §5.3.2 系统软件功能简介第49-50页
  §5.3.3 基于LabWindows/CVI与C51的串行通信第50-53页
 §5.4 上位机机程序设计第53-54页
  §5.4.1 上位机程序功能简介第53页
  §5.4.2 上位机程序第53-54页
 §5.5 下位机程序设计第54-56页
  §5.5.1 下位机功能简介第54-55页
  §5.5.2 下位机程序第55-56页
  §5.5.3 下位机所执行的命令第56页
 §5.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A第61-62页
附录B第62-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6-二(苯并咪唑-2)吡啶、氨基酸金属三元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下一篇:中国麻类所企业化运行机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