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5页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三、学术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四、主要内容与基本构架 | 第11-12页 |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5页 |
一、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理论渊源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 第15-25页 |
(一) 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理论渊源 | 第15-21页 |
1.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 | 第15-16页 |
2. 列宁的民族理论 | 第16-18页 |
3. 毛泽东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区域自治思想 | 第18-21页 |
(二) 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在我国的实践 | 第21-25页 |
1.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和抉择期(1921—1938) | 第21页 |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期(1938—1966) | 第21-22页 |
3.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曲折发展期(1966-1976) | 第22页 |
4.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恢复发展期(1976-1984) | 第22-23页 |
5.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全面发展期(1984—至今) | 第23-25页 |
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 第25-39页 |
(一) 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恢复和发展阶段 | 第25-28页 |
1. 正确把握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民族关系的实质 | 第25-26页 |
2. 民族区域自治实现的关键是发展问题 | 第26-27页 |
3.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问题 | 第27页 |
4.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区域自治刻不容缓的任务 | 第27-28页 |
(二) 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全面发展阶段 | 第28-34页 |
1. 全面论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本质内涵和重要地位 | 第28-29页 |
2. 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和自治机关建设 | 第29-31页 |
3. 丰富和发展了民族干部培养理论 | 第31-32页 |
4. 提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32-33页 |
5.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 第33-34页 |
(三)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全面创新阶段 | 第34-39页 |
1. 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和指导原则 | 第34-35页 |
2. 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 第35-36页 |
3. 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 | 第36页 |
4. 提出了“三个体现”和“三个不容”理论 | 第36-39页 |
三、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发展与创新的基本经验 | 第39-43页 |
(一) 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 | 第39页 |
(二) 要正确处理中央统一领导与尊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关系 | 第39-40页 |
(三) 加快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就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第40-41页 |
(四) 要将国家帮扶和发达地区的援助与民族地区的自力更生紧密 结合起来 | 第41-42页 |
(五) 立足民族实际,将政策的原则性与自治权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 第42-43页 |
四、新时期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时代价值 | 第43-55页 |
(一) 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 第43-44页 |
(二)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 | 第44-46页 |
(三) 有力地保障了少数民族各项民主权利 | 第46页 |
(四) 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 | 第46-47页 |
(五) 构建了和谐的民族关系、维护了国家统一、增强了中华民族 的凝聚力 | 第47-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