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质海岸防护林黑松根系构筑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1 前言 | 第13-22页 |
·黑松的基本特征 | 第13-14页 |
·黑松的生物学特性 | 第13页 |
·黑松的生态学特性 | 第13页 |
·沿海黑松防护林的作用 | 第13-14页 |
·树木根系构筑型的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构筑型的概念与内涵 | 第14页 |
·根系构筑型内涵与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根系构筑型的概念与内涵 | 第14-15页 |
·根系的拓扑结构和分形结构 | 第15-16页 |
·根系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根系构筑型的可塑性 | 第17-19页 |
·根系生长与光环境的关系 | 第18页 |
·根系的生长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 | 第18-19页 |
·根系生长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 第19页 |
·根系生长与风的关系 | 第19页 |
·根系生长的模拟 | 第19-20页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2 研究地点及方法 | 第22-27页 |
·研究地概况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样地设置与样木选择 | 第22-23页 |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调查 | 第23-24页 |
·根系的取样 | 第24页 |
·根系参数的测量与计算 | 第24-25页 |
·土壤取样与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5页 |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第25页 |
·土壤容重的测定 | 第25页 |
·土壤温度的测定 | 第25页 |
·土壤团聚体的测定 | 第25页 |
·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根系生物量测定 | 第25-26页 |
·拓扑指数与分形维数测定方法 | 第26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56页 |
·土壤环境因子变化 | 第27-31页 |
·土壤容重的变化 | 第27页 |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土壤温度的变化 | 第28-29页 |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 | 第29-30页 |
·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 第30-31页 |
·黑松根系构筑型分析 | 第31-47页 |
·根系构件参数分析 | 第31-41页 |
·侧根系数量分析 | 第31-32页 |
·侧根长度分析 | 第32-35页 |
·侧根基径分析 | 第35-37页 |
·侧根体积分析 | 第37-39页 |
·侧根表面积分析 | 第39-41页 |
·根系拓扑结构与分形特征分析 | 第41-43页 |
·拓扑结构特征分析 | 第41-42页 |
·根系分形特征分析 | 第42-43页 |
·Leonardo da Vinci 法则 | 第43-44页 |
·根系分布形态特征分析 | 第44-47页 |
·根冠形态特征分析 | 第44-45页 |
·根系生物量特征分析 | 第45-47页 |
·黑松根系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 第47-51页 |
·根系构件参数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关系 | 第47-49页 |
·根系构件参数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关系 | 第49-51页 |
·黑松根系构件参数与土壤深度的关系 | 第51-56页 |
·根数量变化的模拟 | 第51-52页 |
·根长变化的模拟 | 第52-53页 |
·根系生物量变化的模拟 | 第53-56页 |
4 讨论 | 第56-63页 |
·根系的研究方法 | 第56页 |
·黑松根系分布的可塑性 | 第56-57页 |
·土壤理化性质对黑松根系构型及分布的影响 | 第57-60页 |
·土壤含水量对根系构筑型及分布的影响 | 第57-58页 |
·土壤容重对根系构筑型级分布的影响 | 第58页 |
·土温对根系构筑型及分布的影响 | 第58-59页 |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对根系构筑型及分布的关系 | 第59页 |
·土壤养分对根系构筑型及分布的影响 | 第59-60页 |
·草本根系的生长对黑松根系分布的影响 | 第60页 |
·海风对根系形态与分布的影响 | 第60-61页 |
·根系拓扑结构与分形特征 | 第61页 |
·根系Leonardo da Vinci 法则 | 第61-62页 |
·黑松根系分布随土壤深度变化的模拟 | 第62-63页 |
5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