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弹药二维脉冲修正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1 绪论 | 第13-2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概念描述 | 第13-16页 |
·弹道修正弹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6-22页 |
·弹道修正弹国外研究状况 | 第16-19页 |
·弹道修正弹国内研究状况 | 第19页 |
·修正机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弹道修正防空弹药脉冲修正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弹道修正弹初始姿态测量问题 | 第22页 |
·脉冲发动机基本参数确定问题 | 第22页 |
·脉冲发动机控制问题 | 第22-2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3-25页 |
2 弹道修正防空弹药系统组成与关键技术分析 | 第25-47页 |
·引言 | 第25页 |
·弹道修正防空弹药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 第25-27页 |
·弹道修正防空弹药系统组成 | 第25-26页 |
·弹道修正防空弹药系统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 第27-39页 |
·目标跟踪 | 第27-31页 |
·弹道解算 | 第31-33页 |
·姿态测量 | 第33页 |
·初始对准 | 第33-39页 |
·指令传输 | 第39页 |
·弹道修正 | 第39页 |
·弹目偏差误差源分析 | 第39-44页 |
·正交试验安排 | 第39-41页 |
·目标非机动时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目标机动时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3 脉冲力参数与修正效果关系模型 | 第47-63页 |
·引言 | 第47页 |
·坐标系及坐标转换 | 第47-49页 |
·地面坐标系 | 第47页 |
·速度坐标系 | 第47页 |
·弹体坐标系 | 第47-48页 |
·弹轴坐标系 | 第48页 |
·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 | 第48-49页 |
·弹道修正防空弹药理论弹道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6自由度弹道模型 | 第49-50页 |
·加力弹道模型 | 第50-51页 |
·脉冲力参数对修正力修正效果的影响 | 第51-58页 |
·脉冲力基本参数介绍 | 第52页 |
·转速对脉冲力修正的影响 | 第52-54页 |
·脉冲力持续时间的影响 | 第54-55页 |
·脉冲力大小的影响 | 第55-56页 |
·脉冲力作用位置的影响 | 第56-58页 |
·脉冲间隔时间的影响 | 第58页 |
·脉冲力基本参数的初步选择 | 第58-59页 |
·脉冲力基本参数精度的影响 | 第59-62页 |
·均匀设计法原理 | 第59-60页 |
·试验设计 | 第60页 |
·仿真试验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4 脉冲发动机最优控制方法 | 第63-77页 |
·引言 | 第63页 |
·两点边值问题求解方法 | 第63-66页 |
·最优控制方法介绍 | 第63-65页 |
·两点边值问题求解 | 第65-66页 |
·最优控制模型的建立 | 第66-68页 |
·最优控制模型的求解 | 第68-70页 |
·控制实例分析 | 第70-75页 |
·目标命中点求解 | 第70-72页 |
·最优脉冲作用方位角求解 | 第72-73页 |
·最优脉冲级数求解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5 脉冲发动机简易控制策略 | 第77-101页 |
·引言 | 第77页 |
·脉冲发动机工作参数对修正效果的影响模型 | 第77-81页 |
·修正起始时间的影响模型 | 第77-78页 |
·脉冲级数的影响模型 | 第78-79页 |
·弹丸射角的影响 | 第79-80页 |
·脉冲力作用角度的影响模型 | 第80-81页 |
·脉冲发动机工作参数模型研究 | 第81-95页 |
·总修正能力与工作参数关系模型 | 第81-84页 |
·方位修正能力与工作参数关系模型 | 第84-95页 |
·脉冲发动机的简易控制策略 | 第95-100页 |
·简易控制原理 | 第95-97页 |
·仿真分析 | 第97-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6 脉冲修正实验研究 | 第101-111页 |
·引言 | 第101页 |
·实验设计 | 第101-105页 |
·实验方法设计 | 第101页 |
·脉冲发动机设计与测试 | 第101-103页 |
·模拟弹丸设计 | 第103页 |
·脉冲发动机点火电路设计 | 第103-105页 |
·静态仿真实验 | 第105-108页 |
·弹丸不旋转状态 | 第106页 |
·弹丸旋转状态 | 第106-108页 |
·动态实验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7 结束语 | 第111-113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2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3页 |
作者在读期间撰写的相关论文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