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和谐:中国调解制度的基础与价值目标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7-9页
第一章 “和谐”思想溯源第9-18页
 第一节 “和”、“谐”的语义分析第9-11页
  一、“和”的语义第9-10页
  二、“谐”的语义第10-11页
 第二节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第11-18页
  一、自然本身的和谐第11-12页
  二、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第12-13页
  三、人际关系和谐第13-15页
  四、“反求诸己”以达个人自我的和谐第15-16页
  五、民族、国家的政治和谐第16-18页
第二章 “和合”文化下的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第18-34页
 第一节 和谐: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思想基础第18-30页
  一、诸子百家倡和,倡导调处息讼第18-20页
  二、统治者尚和,力争调处息讼第20-27页
  三、百姓求和,求助调解第27-30页
 第二节 和谐:传统调解制度追求的目标第30-34页
  一、调解:人类追求和谐的自然选择第30-31页
  二、“和谐”:传统调解制度的价值目标第31-34页
第三章 “和谐社会”中的中国现代调解制度第34-45页
 第一节 中国现代调解制度产生的原因分析第34-40页
  一、历史原因第35-36页
  二、现实的原因第36-40页
 第二节 和谐:我国现代调解制度的价值第40-45页
  一、和谐:我国现代调解制度的目的价值第40-41页
  二、维护和谐:我国现代调解制度的现实意义第41-45页
第四章 追求和谐:对我国现代调解制度的重构第45-57页
 第一节 “重构”的涵义第45-46页
 第二节 重构我国现代调解制度的必然性第46-52页
  一、我国现有调解制度的不足第46-48页
  二、重构的可能性第48-50页
  三、重构的动力第50-52页
 第三节 重构我国现代调解制度第52-57页
  一、重构的原则第52页
  二、重构的方法第52-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后记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液流量伺服阀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的研制
下一篇:某扫雷犁自学习模糊神经控制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