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与电晕放电优点 | 第11-12页 |
| ·直流电晕放电 | 第12-14页 |
| ·开展负直流电晕放电关键问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 ·研制新型电晕放电装置的意义 | 第15-16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电晕放电理论回顾与研究进展概述 | 第18-28页 |
| ·自然电离机制与种子电子的产生 | 第18-20页 |
| ·基于汤生放电的电晕理论 | 第20-21页 |
| ·负直流电晕放电 | 第21-24页 |
| ·特里切尔脉冲 | 第21-22页 |
| ·辉光与火花击穿的形成 | 第22-23页 |
| ·辉光稳定方法及大体积大气压辉光 | 第23-24页 |
| ·簇放电 | 第24页 |
| ·正直流电晕放电 | 第24-28页 |
| ·初始流光 | 第24页 |
| ·辉光电晕 | 第24-25页 |
| ·流光与Meek判据 | 第25-27页 |
| ·一次流光 | 第27页 |
| ·二次流光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负直流电晕放电关键问题研究 | 第28-47页 |
| ·特里切尔脉冲研究 | 第28-33页 |
| ·实验设置与放电图像 | 第28-30页 |
| ·伏安特性曲线与电流波形 | 第30-32页 |
| ·单脉冲波形随放电电压的变化 | 第32-33页 |
| ·簇放电研究 | 第33-40页 |
| ·簇放电实验设置与放电图像 | 第33-35页 |
| ·簇放电的伏安特性与电流波形 | 第35-38页 |
| ·尖端电晕与簇放电的相互影响 | 第38-40页 |
| ·负电晕放电机理讨论 | 第40-46页 |
| ·特里切尔脉冲的衰减过程与阴极区的形成 | 第40-42页 |
| ·特里切尔脉冲与簇放电脉冲的相似性与负流光放电解释 | 第42-44页 |
| ·针电极负直流放电的发展过程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新型正直流流光放电方式的提出 | 第47-73页 |
| ·线电极正直流电晕放电 | 第47-49页 |
| ·单针正直流流光放电 | 第49-53页 |
| ·伏安特性曲线与放电图像 | 第49-50页 |
| ·流光发展过程 | 第50-53页 |
| ·多针电极正直流流光放电优化研究 | 第53-59页 |
| ·实验装置 | 第53-54页 |
| ·伏安特性曲线与放电图像 | 第54-56页 |
| ·针间距与单针放电功率和放电功率密度的关系 | 第56-58页 |
| ·多针电极放电电流波形 | 第58-59页 |
| ·新型电极提出的实验依据 | 第59-64页 |
| ·新型电极结构 | 第59-60页 |
| ·新型电极正直流流光放电图像 | 第60-61页 |
| ·新型电极的放电伏安特性曲线与功率密度 | 第61-62页 |
| ·新型电极的放电电流波形 | 第62-64页 |
| ·直流流光放电的机理讨论 | 第64-69页 |
| ·弧击穿对电极表面的破坏与镇流电阻的保护作用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五章 正直流流光放电电子激发温度诊断 | 第73-86页 |
| ·进行电子激发温度诊断的意义 | 第73-75页 |
| ·发射光谱等离子体诊断概述 | 第73-74页 |
| ·电子温度与电子激发温度的关系 | 第74-75页 |
| ·电子激发温度诊断原理 | 第75-76页 |
| ·电子激发温度诊断实验 | 第76-85页 |
| ·电子激发温度诊断实验设置 | 第76-77页 |
| ·放电伏安特性曲线与电流波形 | 第77-79页 |
| ·氩氧混合气体中的放电图像 | 第79-80页 |
| ·放电发射光谱 | 第80-82页 |
| ·实验讨论 | 第82-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第六章 正直流流光放电去除苯及甲苯实验研究 | 第86-99页 |
| ·基于新型电极的直流流光放电反应器 | 第86-90页 |
| ·去除效率 | 第90-91页 |
| ·去除能量效率 | 第91-92页 |
| ·去除效率随载气流速的变化 | 第92-93页 |
| ·臭氧及氮氧化物的产率 | 第93-95页 |
| ·去除机理讨论 | 第95-98页 |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2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99-100页 |
| ·前景展望 | 第100-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09页 |
| 创新点 | 第109-11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10-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