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 ·掺Er~(3+)光波导材料 | 第12-18页 |
| ·Er~(3+)光致发光原理 | 第12-14页 |
| ·掺Er~(3+)光波导放大器 | 第14-16页 |
| ·Er~(3+)浓度猝灭效应 | 第16-18页 |
| ·Er~(3+)掺杂材料增强光致发光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Sol-gel法制备掺Er~(3+):Al_2O_3光波导材料 | 第19-25页 |
| ·掺杂基体材料 | 第19-20页 |
| ·Sol-gel法制备掺Er~(3+):Al_2O_3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目的 | 第25-26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Sol-gel法制备工艺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27-35页 |
| ·Sol-gel法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 ·非水性sol-gel法制备稀土掺杂Al_2O_3溶胶 | 第28-30页 |
| ·稀土掺杂Al_2O_3粉末制备 | 第30页 |
| ·稀土掺杂Al_2O_3薄膜制备 | 第30-33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3-35页 |
| ·结构分析 | 第33页 |
| ·光致发光特性测试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掺Er~(3+):Al_2O_3粉末研究 | 第35-63页 |
| ·相转变行为 | 第35-43页 |
| ·热重/差热分析 | 第35页 |
| ·化学键 | 第35-38页 |
| ·相结构 | 第38-43页 |
| ·光致发光特性 | 第43-47页 |
| ·不同烧结温度光致发光特性 | 第43-46页 |
| ·不同掺Er~(3+)浓度光致发光特性 | 第46-47页 |
| ·讨论 | 第47-62页 |
| ·Sol-gel工艺对相结构的影响 | 第47-50页 |
| ·光致发光谱特征 | 第50-51页 |
| ·光致发光猝灭机制 | 第51-55页 |
| ·相结构与光致发光特性 | 第55-57页 |
| ·水、非水性sol-gel工艺对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 | 第57-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Er~(3+)-Y~(3+)共掺Al_2O_3光致发光特性研究 | 第63-77页 |
| ·相结构 | 第63-65页 |
| ·光致发光特性 | 第65-72页 |
| ·讨论 | 第72-76页 |
| ·光致发光谱特征 | 第72-73页 |
| ·Y~(3+)共掺增强光致发光寿命和强度机制 | 第73-76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第五章 Er~(3+)-Yb~(3+)共掺Al_2O_3光致发光特性研究 | 第77-103页 |
| ·相结构 | 第77页 |
| ·光致发光特性 | 第77-85页 |
| ·K~+处理Er~(3+)-Yb~(3+)共掺Al_2O_3光致发光特性 | 第85-89页 |
| ·Er~(3+)-Yb~(3+)共掺Al_2O_3薄膜 | 第89-91页 |
| ·讨论 | 第91-101页 |
| ·光致发光谱特征 | 第91-92页 |
| ·Yb~(3+)共掺增强光致发光寿命和强度机制 | 第92-97页 |
| ·K~+处理增强光致发光寿命和强度机制 | 第97-99页 |
| ·水、非水性sol-gel工艺对Er~(3+)-Yb~(3+)共掺Al_2O_3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 | 第99-100页 |
| ·水、非水性sol-gel工艺对薄膜生长方式和结构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 ·结论 | 第101-103页 |
| 总结论 | 第103-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10-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