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研究动机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本文观点 | 第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创新观点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理论 | 第13-31页 |
一、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13-24页 |
(一) 盈余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 第13-19页 |
(二)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三) 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22-24页 |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理论 | 第24-31页 |
(一) 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和组成 | 第24-25页 |
(二) 当代公司治理结构演变的新趋势 | 第25-27页 |
(三) 国际主要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比较 | 第27-31页 |
第二部分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31-41页 |
一、基于不同理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 第31-34页 |
(一) 基于契约理论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 第31-32页 |
(二)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 第32-34页 |
二、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一) 盈余管理主体不同 | 第34页 |
(二) 盈余管理目的不同 | 第34页 |
(三) 盈余管理动机不同 | 第34-35页 |
(四) 盈余管理类型不同 | 第35页 |
(五) 盈余管理的可选择域不同 | 第35-36页 |
三、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36-41页 |
(一)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影响盈余管理 | 第36-37页 |
(二) 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影响盈余管理 | 第37-38页 |
(三) 公司治理结构抑制盈余管理的机理 | 第38-39页 |
(四) 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 第39-41页 |
第三部分 基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盈余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41-50页 |
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下的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 第41-43页 |
(一) 盈余管理运作空间大 | 第41页 |
(二) 政府色彩浓 | 第41-42页 |
(三) 短期化行为严重 | 第42-43页 |
(四) “非理性”倾向 | 第43页 |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 第43-50页 |
(一)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先天不足 | 第44-45页 |
(二) 内部治理结构现状以及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45-48页 |
(三) 尚显缺乏的外部约束力量 | 第48-50页 |
第四部分 基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规范盈余管理行为的措施 | 第50-59页 |
一、国外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对规范盈余管理的借鉴 | 第50-52页 |
(一) 美国《萨班斯法案》 | 第50-51页 |
(二) 《德国公司治理准则》(2003) | 第51-52页 |
二、基于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规范盈余管理的措施 | 第52-56页 |
(一) 优化股权结构,完善股东大会 | 第53页 |
(二) 健全董事会 | 第53-55页 |
(三) 建立有效的报酬契约 | 第55页 |
(四) 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 第55-56页 |
三、加强外部约束力量 | 第56-59页 |
(一) 完善监督机制 | 第56页 |
(二) 规范和完善市场机制 | 第56-57页 |
(三) 加强社会监督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