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有机建筑场所关联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壹 绪论 | 第9-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0-11页 |
·新有机建筑 | 第10页 |
·场所、地域特征及建筑文脉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及范围的确立 | 第11-12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论文内容概述 | 第15-16页 |
贰 有机建筑发展概述 | 第16-27页 |
·二十世纪以前的朴素有机观念 | 第16-19页 |
·现代有机建筑思想之演进 | 第19-23页 |
·有机建筑的提出与形成 | 第19-20页 |
·美国与欧洲的有机建筑实践 | 第20-22页 |
·现代建筑中有机思想的片断存在 | 第22-23页 |
·发展的有机建筑—新有机建筑 | 第23-26页 |
·新有机建筑实践的时代背景 | 第24页 |
·基于传统有机思想的继承与革新 | 第24-25页 |
·新有机建筑的特征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叁 有机建筑场所感营造的相关理论 | 第27-44页 |
·场所精神释义 | 第27-31页 |
·场所的内涵与特性 | 第28-29页 |
·场所的结构与层次 | 第29-30页 |
·从建筑空间到场所 | 第30-31页 |
·地域特征之构成 | 第31-38页 |
·地域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 第31-33页 |
·基于场地的自然品质探索 | 第33-35页 |
·基于人文视角的形态学体验 | 第35-38页 |
·建筑文脉与有机关联 | 第38-43页 |
·文脉思想的产生及内涵 | 第38-39页 |
·文脉主义的理论拓展 | 第39-41页 |
·建筑文脉的多重特性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肆 新有机建筑场所关联特征分析 | 第44-83页 |
·场域尺度中的场所关联识别 | 第44-53页 |
·整体尺度的选择与判断 | 第45-46页 |
·外部感知与内在联系 | 第46-49页 |
·从表皮渗透到空间互涉 | 第49-51页 |
·尺度分解与品质异化 | 第51-53页 |
·空间形态中的场所关联体验 | 第53-63页 |
·形体与状态的描摹 | 第54-57页 |
·功能传统的全新阐释 | 第57-58页 |
·从腔体塑造到空间隐喻 | 第58-60页 |
·界面的模糊与消散 | 第60-61页 |
·意念化的光容器 | 第61-63页 |
·材料构法中的场所关联认同 | 第63-72页 |
·天然材料的地域品质 | 第64-66页 |
·物理特性的纯粹表达 | 第66-67页 |
·工业标准化的瓦解 | 第67-69页 |
·建构的意喻和蜕变 | 第69-71页 |
·废弃制品的活力再现 | 第71-72页 |
·细部与符号的场所关联修辞 | 第72-78页 |
·场所中的符号象征 | 第73-75页 |
·细部构件的符号化 | 第75-76页 |
·符号的变异与暗示 | 第76-78页 |
·色彩与质感的场所关联催化 | 第78-82页 |
·色彩的叙事与指示 | 第78-80页 |
·材料质感的强化 | 第80-81页 |
·二维平面的空间趣味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伍 启示与展望 | 第83-90页 |
·启示 | 第83-86页 |
·有机建筑场所认同感的建立 | 第83-84页 |
·关联特征的多元探索与运用 | 第84-86页 |
·展望 | 第86-89页 |
·本土化的有机建筑创作 | 第86-87页 |
·重视建成空间及场所的有机改造 | 第87-88页 |
·有机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附录一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附录二 图片来源 | 第93-96页 |
后记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