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场覆岩变形破坏规律的数值模拟及敏感性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 2 三带分布发育规律分析 | 第14-27页 |
| ·三带基本概念 | 第14-16页 |
| ·三带的空间形态 | 第16-17页 |
| ·两带发育高度的影响因素 | 第17-23页 |
| ·采空区覆岩三带的形成机理 | 第23-24页 |
| ·煤层采后覆岩裂隙带发育过程 | 第24-25页 |
| ·采后覆岩裂隙带发育到最大高度的时间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覆岩破坏规律研究方法 | 第27-32页 |
| ·现场观测、探测测试方法 | 第27-31页 |
| ·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4 覆岩破坏规律数值模拟及敏感性分析 | 第32-52页 |
| ·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 第32-35页 |
| ·覆岩破坏发育高度数值模拟 | 第35-40页 |
| ·覆岩破坏发育高度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4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5 覆岩数值模拟和敏感性分析工程应用 | 第52-55页 |
| ·矿井概述 | 第52-53页 |
| ·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观测 | 第53页 |
| ·敏感性分析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展望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详细摘要 | 第6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