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0 引言 | 第11-24页 |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3-24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3页 |
|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 1 碳金融市场产生的基础 | 第24-29页 |
| ·碳金融市场产生的经济学基础:气候变化的外部性问题 | 第24-27页 |
|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 第24页 |
| ·气候变化外部性的特征 | 第24-26页 |
| ·国际协议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 ·碳金融市场产生的政策基础 | 第27-29页 |
| ·碳税 | 第27-28页 |
| ·碳排放权交易 | 第28-29页 |
| ·碳金融市场的产生 | 第29页 |
| 2 碳金融市场的国际比较 | 第29-53页 |
| ·法律框架的比较 | 第29-39页 |
| ·强制性减排框架 | 第30-36页 |
| ·自愿性减排框架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碳金融交易所的比较 | 第39-43页 |
| ·基本情况 | 第39-40页 |
| ·会员 | 第40-42页 |
| ·交易机制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页 |
| ·碳金融产品的比较 | 第43-53页 |
| ·碳金融期货(期权)产品 | 第43-47页 |
| ·碳金融现货产品 | 第47-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3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建设 | 第53-61页 |
| ·我国的碳市场现状 | 第53-57页 |
| ·我国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的法律政策 | 第53-54页 |
| ·我国排放权交易所的发展状况 | 第54-56页 |
| ·我国碳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56-57页 |
| ·我国对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借鉴 | 第57-61页 |
| ·我国参与国际碳交易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 第57-58页 |
| ·构建我国的碳金融体系 | 第58-61页 |
| 4 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