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波导光学与集成光学论文

光纤中的超短脉冲光参量效应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论文插图目录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概述第13-15页
   ·光纤光参量放大器的基本特点第15-17页
   ·光纤光参量放大器的发展第17-19页
   ·光纤光参量放大器的挑战第19-22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安排第22-25页
第二章 超快四波混频过程第25-39页
   ·概述第25-26页
   ·脉冲传输方程第26-30页
   ·没有色散项的情况第30-34页
   ·GVD和 TOD的影响第34-38页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宽带可调光纤光参量放大器研究第39-56页
   ·概述第39-40页
   ·单泵浦参量放大第40-47页
     ·相位匹配条件第40-43页
     ·参量增益第43-45页
     ·讨论第45-47页
   ·双泵浦参量放大第47-54页
     ·走离效应第47-49页
     ·相位匹配第49-52页
     ·宽带可调增益第52-54页
   ·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宽调谐的光纤光参量振荡器研究第56-70页
   ·概述第56-57页
   ·调制不稳定第57-64页
   ·FOPO设计第64-66页
   ·数值模拟第66-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光束合成的相关问题研究第70-92页
   ·概述第70-71页
   ·泵浦技术第71-74页
   ·相干合成第74-77页
   ·非相干合成第77-79页
   ·光纤阵列的远区场分布第79-90页
     ·六边形环形阵的高斯光束相干叠加第79-84页
     ·相位误差的影响第84-86页
     ·间距误差的影响第86-88页
     ·M~2因子第88-90页
   ·小结第90-92页
第六章 论文总结第92-94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92-93页
   ·论文的主要进步点和创新点第93页
   ·本论文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OA的上海烟草贸易中心CRM研究
下一篇:基于数据挖掘的变电站无功优化算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