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工程近景摄影测量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逆向工程概述 | 第10-11页 |
| ·逆向工程数据获取方法 | 第11-13页 |
| ·本课题采用的数据获取方法 | 第13-17页 |
| ·投影光栅测量原理及特点 | 第14-16页 |
| ·近景摄影测量原理及特点 | 第16页 |
| ·两类标记点在测量过程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测量标记点的自动检测 | 第20-38页 |
| ·概述 | 第20-21页 |
| ·图像预处理 | 第21-25页 |
| ·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 ·图像的二值化 | 第22-24页 |
| ·连通区域的标示 | 第24页 |
| ·二值化图像的降噪 | 第24-25页 |
| ·标记点的识别 | 第25-30页 |
| ·图像模式识别方法概述 | 第25-27页 |
| ·本课题标记点识别方法 | 第27-29页 |
| ·识别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 ·标记点的区分 | 第30-33页 |
| ·标记点的区分策略 | 第30-31页 |
| ·区分试验结果分析及对策 | 第31-32页 |
| ·伪圆点的滤除 | 第32-33页 |
| ·标记点的定位 | 第33页 |
| ·编码标记点的解码 | 第33-36页 |
| ·解码算法概述 | 第33-34页 |
| ·本课题采用的解码算法 | 第34-35页 |
| ·解码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非编码标记点匹配 | 第38-53页 |
| ·图像对应点匹配概述 | 第38-40页 |
| ·标记点粘贴约定与匹配约束 | 第40-42页 |
| ·标记点粘贴约定 | 第40-41页 |
| ·匹配约束 | 第41-42页 |
| ·本课题所使用匹配方法 | 第42-50页 |
| ·Delaunay 三角网格法 | 第42-46页 |
| ·动态三角形窗口法 | 第46-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第四章 标记点三维坐标解算 | 第53-63页 |
| ·摄影测量数学模型与坐标解算原理 | 第53-59页 |
| ·针孔成像模型与摄像机成像模型 | 第53页 |
| ·摄影测量使用的坐标系及其转换 | 第53-58页 |
| ·立体视觉原理 | 第58-59页 |
| ·投影矩阵解算 | 第59-61页 |
| ·投影矩阵解算概述 | 第59页 |
| ·本课题采用的解算方法 | 第59-61页 |
| ·标记点三维坐标解算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试验及数据分析 | 第63-79页 |
| ·试验工具的确定 | 第63页 |
| ·图像预处理 | 第63-66页 |
| ·文件读入 | 第63-65页 |
| ·图像的二值化 | 第65页 |
| ·连通区域的标示和降噪处理 | 第65-66页 |
| ·标记点的识别 | 第66-68页 |
| ·标记点的区分 | 第68-69页 |
| ·标记点的定位 | 第69-70页 |
| ·编码标记点的解码 | 第70-72页 |
| ·非编码标记点匹配 | 第72-74页 |
| ·标记点三维坐标解算 | 第74-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 附录1 两类标记点设计方案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