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高等级公路岩堆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3-19页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概述第13-18页
     ·二维边坡稳定性研究第18页
     ·三维边坡稳定性研究第18页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第18-19页
   ·问题的提出第19-20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岩堆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第21-46页
   ·岩体边坡结构和滑坡类型第21-23页
     ·岩体边坡结构第21页
     ·岩体边坡滑坡类型第21-23页
   ·岩堆体边坡形态和稳定性第23-26页
     ·岩堆体边坡形态第23-25页
     ·岩堆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第25-26页
   ·极限平衡法第26-36页
     ·二维极限平衡法第26-30页
     ·三维极限平衡法第30-36页
   ·有限差分法第36-43页
     ·有限差分法简介第36页
     ·有限差分法原理第36-37页
     ·计算过程第37页
     ·本构模型第37-40页
     ·FLAC~(2D/3D)程序介绍第40-42页
     ·稳定系数计算原理第42-43页
   ·有限单元法第43-46页
     ·有限单元法简介第43页
     ·有限单元法原理及计算过程第43-46页
第3章 基于FLAC~(2D/3D)的岩堆体模型第46-69页
   ·前言第46-47页
   ·K20段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第47-58页
     ·工程概况第47-50页
     ·模型的建立第50-52页
     ·自然边坡参数的反算第52-58页
   ·K35段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第58-69页
     ·工程概况第58-63页
     ·模型的建立第63-66页
     ·开挖后边坡的参数反算第66-69页
第4章 岩堆体公路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第69-104页
   ·K20段边坡计算结果分析第69-91页
     ·自然状态下三维结果分析第69-70页
     ·路基开挖状态下三维结果分析第70-79页
     ·K20+690抗滑桩加固二维结果分析第79-85页
     ·K20+780锚索加固二维结果分析第85-90页
     ·开挖前后计算结果比较第90-91页
   ·K35段边坡计算结果分析第91-97页
   ·稳定性评价第97-98页
     ·K20段稳定性评价第97-98页
     ·K35段稳定性评价第98页
   ·有限差分法与有限单元法的比较第98-104页
     ·ANSYS位移场结果分析第98-99页
     ·塑性区分布的比较第99-102页
     ·FLAC有限差分法的优缺点第102-10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106页
   ·结论第104-105页
   ·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市住房消费空间偏好研究--基于“上海市商品住宅销售面积50强”楼盘数据(2002-2006年)
下一篇:网络故障测试仪人机交互接口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