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前言 | 第12-13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 ·细根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 ·细根的内涵 | 第13-14页 |
| ·细根生产力 | 第14页 |
| ·细根生物量积累、分布的特征 | 第14-16页 |
| ·细根趋肥的行为特性 | 第16页 |
| ·细根研究方法概述 | 第16-17页 |
| ·根系对土壤的影响 | 第17-18页 |
| ·林木根系对土壤保持水土功能的作用 | 第17页 |
| ·细根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 ·细根对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 | 第18页 |
| ·土壤对根系的影响 | 第18-20页 |
| ·土壤物理性质对细根的作用 | 第18-19页 |
| ·土壤养分与细根的作用 | 第19-20页 |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 ·林草模式标准地的设置 | 第20-21页 |
| ·样品的采集 | 第21-22页 |
| ·植物样品的采集 | 第21页 |
| ·环刀法采样测定土壤物理性质 | 第21-22页 |
| ·土壤样品采集 | 第22页 |
| ·样品的测定 | 第22-23页 |
| ·细根、草根生物量测定 | 第22页 |
| ·细根和草根的养分与植物器官的养分测定 | 第22页 |
|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 第22页 |
| ·土壤肥力测定 | 第22-23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8页 |
| ·细根和草根生物量动态 | 第23-28页 |
| ·光皮桦细根、草根生物量垂直分布动态变化 | 第24-26页 |
| ·直径0~1mm的活(死)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及月变化 | 第24页 |
| ·直径1~2mm的活(死)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及月变化 | 第24-25页 |
| ·扁穗牛鞭草根系生物量垂直分布及月变化 | 第25-26页 |
| ·光皮桦细根、草根生物量水平分布动态变化 | 第26-27页 |
| ·直径0~1mm的活(死)细根生物量水平分布及月变化 | 第26页 |
| ·直径1~2mm的活(死)细根生物量水平分布及月变化 | 第26-27页 |
| ·扁穗牛鞭草根系生物量水平分布及月变化 | 第27页 |
| ·细根和草根的空间分布模式 | 第27-28页 |
| ·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对细根生长的影响 | 第28-30页 |
| ·不同土层光皮桦、扁穗牛鞭草根系分布情况 | 第28-29页 |
| ·土壤物理性质对根系分布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土壤容重对根系分布的影响 | 第29页 |
| ·土壤孔隙度对根系分布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土壤有机质对根系分布的影响 | 第30页 |
| ·细根和草根营养元素的含量及月动态变化 | 第30-33页 |
| ·细根和草根养分元素含量的月动态变化 | 第30-31页 |
| ·细根和草根的各养分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3页 |
| ·根系与植物器官养分积累特性 | 第33-35页 |
| ·根系与植物器官养分含量比较 | 第33-34页 |
| ·桦木根系与器官养分含量比较 | 第33-34页 |
| ·扁穗牛鞭草与器官养分含量比较 | 第34页 |
| ·模式植物器官养分积累和分布特征 | 第34-35页 |
| ·根系养分与土壤肥力供应的比较 | 第35-38页 |
| ·根系、土壤N素月动态比较 | 第35-36页 |
| ·根系、土壤P素月动态比较 | 第36-37页 |
| ·根系、土壤K素月动态比较 | 第37页 |
| ·根系、土壤Ca素月动态比较 | 第37-38页 |
| ·根系、土壤Mg素月动态比较 | 第38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8-42页 |
| 5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