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9-11页 |
第二章 国外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分析研究 | 第11-24页 |
§2-1 英国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 | 第11-16页 |
2-1-1 英国工程计价模式概述 | 第11页 |
2-1-2 英国工程量清单的列项方式 | 第11-12页 |
2-1-3 英国工程量清单的费用构成 | 第12-13页 |
2-1-4 合同条件体系 | 第13-14页 |
2-1-5 英国的工料规范体系 | 第14-16页 |
§2-2 美国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 | 第16-21页 |
2-2-1 美国计价体系概览 | 第16页 |
2-2-2 MasterFormat 的发展及主要功能 | 第16-17页 |
2-2-3 MasterFormat的列项及编码方式 | 第17-19页 |
2-2-4 美国的工程费用体系 | 第19-20页 |
2-2-5 美国的合同条件体系 | 第20页 |
2-2-6 MasterFormat 规范体系 | 第20-21页 |
§2-3 国外工程量清单体系特点分析 | 第21-24页 |
2-3-1 市场化的特点 | 第21-22页 |
2-3-2 事前控制、详细明确的原则 | 第22页 |
2-3-3 计价体系的完整性和集成性 | 第22页 |
2-3-4 广泛的适用性、灵活性 | 第22-23页 |
2-3-5 合同文件体系的完整性 | 第23页 |
2-3-6 工程技术规范的完整性、配套性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分析 | 第24-39页 |
§3-1 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第24-25页 |
3-1-1 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提出的背景 | 第24页 |
3-1-2 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第24-25页 |
§3-2 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基本内容 | 第25-28页 |
3-2-1 我国清单计价规范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25页 |
3-2-2 我国工程量清单的组成 | 第25-28页 |
3-2-3 我国清单计价的费用结构 | 第28页 |
§3-3 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分析 | 第28-37页 |
3-3-1 我国工程量清单构成分析 | 第28-35页 |
3-3-2 我国清单计价体系总体评价 | 第35-37页 |
§3-4 我国清单计价体系改进和完善建议 | 第37-39页 |
3-4-1 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方式的改进 | 第37页 |
3-4-2 合同体系的建立 | 第37-38页 |
3-4-3 技术规范体系的建立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工程量清单模式下评标方法研究及应用 | 第39-50页 |
§4-1 最低合理投标报价法 | 第39-43页 |
4-1-1 最低投标报价法的法律依据 | 第39-40页 |
4-1-2 最低成本价与合理低价评标法 | 第40页 |
4-1-3 合理低价投标报价法的评标程序 | 第40-42页 |
4-1-4 招标案例 | 第42-43页 |
§4-2 综合评分法 | 第43-50页 |
4-2-1 合成标底评标方法的指标因素 | 第44页 |
4-2-2 商务标评价中合成标底的确定 | 第44-45页 |
4-2-3 商务标评标分值的确定 | 第45页 |
4-2-4 技术标评标分值的确定 | 第45-46页 |
4-2-5 评标案例 | 第46-50页 |
第五章 工程量清单模式下评标方法分析与建议 | 第50-55页 |
§5-1 最低投标报价中标法分析与建议 | 第50-52页 |
5-1-1 最低投标报价中标法优势分析 | 第50页 |
5-1-2 合理低价评标法所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5-1-3 应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 第51-52页 |
§5-2 综合评分法评标法分析与建议 | 第52-55页 |
5-2-1 综合评分法优势分析 | 第52-53页 |
5-2-2 综合评分法所存在的问题 | 第53页 |
5-2-3 综合评分法的改进措施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