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s) | 第1-9页 |
| 摘要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 1.组织特异启动子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意义和必要性 | 第11页 |
| ·组织特异启动子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组织特异启动子在不同植物间的保守性 | 第12页 |
| ·组织特异启动子在柑橘上的应用 | 第12-13页 |
| 2.差异基因分离的主要方法 | 第13-17页 |
| ·mRNA差异显示 | 第13-14页 |
| ·消减杂交 | 第14页 |
|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 第14页 |
| ·抑制性消减杂交 | 第14页 |
| ·cDNA-AFLP | 第14-16页 |
| ·cDNA芯片 | 第16页 |
| ·几种差异基因分离方法的比较 | 第16-17页 |
| ·柑橘差异基因的分离 | 第17页 |
| 3.基因表达定量分析技术 | 第17-19页 |
| ·Northern杂交 | 第17页 |
| ·半定量RT-PCR技术 | 第17-18页 |
| ·实时定量RT-PCR技术 | 第18页 |
| ·基因表达定量分析技术比较 | 第18-19页 |
| ·柑橘基因表达分析的应用技术 | 第19页 |
| 4.启动子特异性功能的鉴定技术 | 第19-21页 |
| ·转基因技术 | 第19-20页 |
| ·瞬时表达 | 第20页 |
| ·两种研究方法比较 | 第20-21页 |
| 5.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番茄果实特异启动子2A11的克隆及其在金柑中的瞬时表达 | 第22-3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 ·材料 | 第23-24页 |
| ·方法 | 第24-29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 ·感受态细胞制备和转化条件优化 | 第29-30页 |
| ·启动子的克隆鉴定 | 第30页 |
| ·瞬时表达载体pLZ13的鉴定 | 第30-32页 |
| ·表达载体质粒纯化 | 第32页 |
| ·植物表达载体pLZ13中i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特性功能鉴定 | 第32-34页 |
| ·含2A11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pLZ14的鉴定 | 第34页 |
| ·含2A11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pLZ14瞬时表达结果 | 第34-35页 |
| 3.讨论 | 第35-38页 |
| ·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5-36页 |
| ·2A11启动子调控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研究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应用转基因手段研究番茄2A11启动子在金柑中的活性 | 第38-5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4页 |
| ·材料 | 第39-40页 |
| ·方法 | 第40-4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 ·植物表达载体pLZ15及pLZ16构建 | 第44-48页 |
| ·pLZ15和pLZ16转化金柑 | 第48-50页 |
| 3.讨论 | 第50-52页 |
| ·适于启动子强度检测的表达载体构建 | 第50页 |
| ·农杆菌介导的金柑转基因 | 第50-51页 |
| ·转基因植株检测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利用cDNA-AFLP技术分离脐橙成熟果实特异表达基因 | 第52-71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53-60页 |
| ·材料 | 第53-55页 |
| ·RNA提取 | 第55-56页 |
| ·mRNA分离 | 第56页 |
| ·mRNA荧光定量 | 第56-57页 |
| ·双链cDNA的合成 | 第57-58页 |
| ·cDNA-AFLP操作流程 | 第58-60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60-68页 |
| ·脐橙果实果皮果肉组织RNA的提取 | 第60-61页 |
| ·cDNA-AFLP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61-63页 |
| ·特异片段回收,克隆及测序结果 | 第63-64页 |
| ·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验证cDNA-AFLP分离的差异TDFs | 第64页 |
| ·候选特异表达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果皮果肉和非果实组织中的表达 | 第64-68页 |
| 3.讨论 | 第68-71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68页 |
| ·选择性引物组合及其碱基的确定 | 第68-69页 |
| ·特异片段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 第69-70页 |
| ·单引物扩增情况 | 第70页 |
| ·特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 第70-71页 |
| 结语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ABSTRACT | 第78-80页 |
| 附录 博士学习阶段参加研究课题及发表论文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