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导言 | 第1-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 ·工作假设、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论文结构与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主要观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 ·本文的主要观点 | 第14页 |
| ·本文可能有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高科技企业的界定和特征 | 第16-23页 |
| ·高科技企业的界定 | 第16页 |
| ·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 第16-17页 |
| ·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特征 | 第17-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高科技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 ·概念的界定 | 第23-24页 |
| ·现代融资理论 | 第24-28页 |
| ·现代融资结构理论对高科技企业融资的启示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高科技企业融资模式的国际比较与评价 | 第30-39页 |
| ·发达国家高科技企业融资模式 | 第30-33页 |
| ·美国证券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 | 第30-31页 |
| ·日本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模式 | 第31-32页 |
| ·德国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模式 | 第32-33页 |
| ·发达国家高科技企业融资模式的绩效比较分析 | 第33-35页 |
| ·两种融资模式效率比较的理论分析 | 第33-34页 |
| ·证券市场主导型的融资模式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绩效 | 第34页 |
| ·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绩效 | 第34-35页 |
| ·我国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模式选择 | 第35-38页 |
| ·经济转轨时期的过渡模式: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 | 第35-37页 |
| ·目标模式:混合融资模式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我国高科技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 第39-43页 |
| ·股票和债券融资 | 第39-40页 |
| ·现状 | 第39页 |
| ·原因分析 | 第39-40页 |
| ·商业银行信贷融资 | 第40-42页 |
| ·现状 | 第40-41页 |
| ·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六章 我国高科技企业融资的金融创新与体系构建 | 第43-53页 |
| ·我国高科技企业融资的金融创新 | 第43-45页 |
| ·融资机构的创新 | 第43-44页 |
| ·融资工具的创新 | 第44-45页 |
| ·融资制度的创新 | 第45页 |
| ·我国高科技企业融资的体系构建 | 第45-52页 |
| ·完善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银行间接融资体系 | 第46-47页 |
| ·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 第47-50页 |
|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七章 我国高科技企业的融资决策 | 第53-58页 |
| ·融资原则的确定 | 第53-54页 |
| ·融资规模的确定 | 第54-55页 |
| ·融资方式的确定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