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保证 | 第1-14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 第10-11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 | 第11-13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直接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及对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影响 | 第14-27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导致高校德育实效性偏低的重要因素 | 第14-21页 |
·德育观念上,忽视主体性 | 第14-15页 |
·教学内容陈旧庞杂,缺乏针对性 | 第15-16页 |
·实践教学环节的缺乏 | 第16-18页 |
·教学方法单一僵化 | 第18页 |
·教学手段上,忽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 第18-19页 |
·现行考评制度存在问题 | 第19-20页 |
·教师素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有存在一定差距 | 第20-21页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1-27页 |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 第21-22页 |
·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22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方面的原因 | 第22-24页 |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 | 第27-40页 |
·转变德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 | 第27-28页 |
·德育以人为本的内涵 | 第27页 |
·德育要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 | 第27页 |
·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的现实依据 | 第27-28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28-32页 |
·坚持主体性原则 | 第28-29页 |
·坚持实践性原则 | 第29-30页 |
·坚持创新性原则 | 第30页 |
·坚持系统性原则 | 第30-32页 |
·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 第32-40页 |
·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 | 第32-33页 |
·尝试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 第33-34页 |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 第34-35页 |
·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 第35页 |
·改革考评方式 | 第35-38页 |
·强化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积极性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