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发展的背景第11-17页
     ·城市化、郊区化与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建设的关联性第11-12页
     ·国内外住宅郊区化发展的背景及特点第12-15页
     ·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相关理论的研究视角综述第15-17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7-20页
     ·京郊小城镇的概念界定第17-19页
     ·低密度住宅区的内涵第19-20页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20-21页
     ·课题研究是现实发展的需要第20页
     ·课题研究是为相关理论提供技术支持第20-21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第21-25页
     ·研究的目标与方法第21-22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第22-23页
  论文的框架结构第23-25页
第2章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的SWOT 分析第25-49页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建设的发展沿革第25-27页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的建设概况第27-35页
     ·建设模式及分类第27-28页
     ·建设情况及分布特点第28-33页
     ·消费人群分类及特点第33-34页
     ·建筑类型及风格特点第34-35页
     ·住宅区环境特点第35页
   ·北京小城镇发展低密度住宅区的优势分析第35-39页
     ·小城镇住宅优惠政策的引导第36-37页
     ·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第37页
     ·较充足的土地资源和价格优势第37-38页
     ·便利的公共交通网第38页
     ·较完善的通讯设施第38-39页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建设的劣势分析第39-41页
     ·缺少新建设发展规划及支撑体系第39页
     ·交通体系瓶颈第39-40页
     ·公共服务体系瓶颈第40页
     ·缺乏就业功能考虑第40-41页
     ·缺乏相应的住宅建筑标准第41页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建设的机遇第41-43页
     ·宏观经济形势为其形成消费人群第41页
     ·土地成本的相对低廉吸引投资者目光第41-42页
     ·工作方式及择居观念的改变增加了需求量第42-43页
     ·社区的分化促进了其产品的细化第43页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建设面临的挑战第43-47页
     ·土地利用不经济第43-44页
     ·社区功能不完备第44页
     ·规划设计模式化第44-45页
     ·相关法规的制定滞后于市场第45页
     ·社区环境缺乏小城镇特色第45-46页
     ·缺乏乡土的社区文化第46页
     ·社区发展定位极端化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3章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密度策划与规模管理第49-69页
   ·密度策划与规模管理解析第49-51页
     ·密度策划的影响因素第49-50页
     ·规模管理的内容及作用第50-51页
     ·密度策划与规模管理的关系第51页
   ·目前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分析第51-54页
     ·密度配置不合理第51-53页
     ·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规模缺乏标准第53-54页
   ·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合理密度及规模的研究第54-62页
     ·密度设计的双重制约因素第54-55页
     ·公共配套设施与规模控制的关系第55-56页
     ·国外对城郊低密度住宅区合理密度与规模的研究借鉴第56-60页
     ·国内对小城镇低密度住区合理密度与规模的研究第60-62页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合理密度与规模的建议第62-67页
     ·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第62页
     ·建立针对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的合理密度指标第62-64页
     ·合理控制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规模第64-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4章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规划设计特色研究第69-91页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规划设计特点第69-74页
     ·住宅群体组合形式的特点第69-71页
     ·规划结构类型第71-72页
     ·公共配套设施的规划布局特点第72-73页
     ·交通道路规划特点第73-74页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第74-78页
     ·住宅区的模式化设计形成京郊小城镇的“卧城”的现象第74页
     ·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服务人群局限第74-75页
     ·配套设施落后,需要政府加强监督、统一协调第75页
     ·不同区位的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缺乏特色定位第75-77页
     ·缺少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以及突破性的规划设计理念..第77-78页
   ·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规划设计可借鉴的方法第78-85页
     ·传统住宅建筑文化的借鉴第78-81页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与造镇概念第81-82页
     ·道路规划采用尽端路的方法第82-83页
     ·混合多种住宅类型的簇群设计方法第83-85页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建议第85-90页
     ·确立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第85-87页
     ·制定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指标体系第87-88页
     ·拓展服务对象,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第88-89页
     ·政府应加强对配套设施建设的监督与管理第8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5章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室外环境研究第91-103页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室外环境的特殊性第91-92页
     ·双重性第91页
     ·差异性第91-92页
     ·舒适性第92页
     ·生态性第92页
     ·文化性第92页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室外环境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第92-95页
     ·绿化设计手法单一第92-93页
     ·公共空间设计缺少人性化的设计第93页
     ·缺乏趣味性、实用性建筑小品第93-94页
     ·停车位设计不够合理第94-95页
   ·挖掘小城镇特色要素第95-96页
     ·“原”字要素第95页
     ·“小”字要素第95-96页
     ·“特”字要素第96页
   ·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环境设计原则与方法探究第96-98页
     ·加强区域识别性第96-97页
     ·重视空间实用性第97-98页
     ·停车位配合绿化合理设计第98页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室外景观环境设计第98-101页
     ·合理组织景观路线第98-99页
     ·重点设计绿化与水体景观第99-100页
     ·体现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的文化内涵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6章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发展前景研究第103-121页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发展建议第103-109页
     ·明确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的定位第103-105页
     ·构建混合型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第105-106页
     ·结合京郊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定位统筹考虑第106-109页
   ·京郊小城镇混合型低密度住宅区模式初探第109-116页
     ·合理控制住宅区密度与规模第109页
     ·小城镇混合型低密度住宅区的模式构想第109-116页
   ·混合型低密度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第116-119页
     ·体现地域性第116-117页
     ·增加技术含量,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低能耗人居环境第117-118页
     ·开放的设计思想第118-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结论第121-123页
附录1 郊区低密度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实践第123-131页
附录2 京郊小城镇低密度住宅区调查情况表汇总第131-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1页
 著作图书文献第135-137页
 学术刊物文献第137-138页
 网络相关文章及调查报告第138-14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1-142页
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价值链研究
下一篇:论股东违反出资义务及其他股东的法律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