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14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36页 |
| ·气凝胶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第16-27页 |
| ·溶胶-凝胶过程 | 第16-22页 |
| ·超临界干燥过程 | 第22-26页 |
| ·炭化过程 | 第26-27页 |
| ·表征气凝胶微结构的实验室手段 | 第27-30页 |
| ·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 | 第27-28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气凝胶的显微结构 | 第28-29页 |
| ·小角散射技术在气凝胶表证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 ·气凝胶的应用 | 第30-34页 |
| ·炭气凝胶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 | 第30-31页 |
| ·超级隔热材料 | 第31-32页 |
| ·在光学中的应用 | 第32页 |
| ·在高能物理中的应用 | 第32页 |
| ·荧光太阳能收集器 | 第32页 |
| ·气凝胶在催化中的应用 | 第32-33页 |
|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33页 |
| ·在力学领域的应用 | 第33页 |
| ·其它应用 | 第33-34页 |
| ·本课题的提出 | 第34-36页 |
| ·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 第34-35页 |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35-36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6-42页 |
| ·实验流程示意图 | 第36-37页 |
|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37-38页 |
| ·主要试剂 | 第37页 |
| ·主要仪器 | 第37-38页 |
| ·SiO_2/C杂化气凝胶的制备 | 第38-40页 |
| ·湿凝胶制备 | 第38-39页 |
| ·凝胶的老化 | 第39页 |
| ·溶剂置换 | 第39-40页 |
| ·超临界干燥 | 第40页 |
| ·SiO_2/C杂化气凝胶的表征 | 第40-42页 |
| ·表观密度的测量 | 第40页 |
| ·高分辨电子透射显微镜观测 | 第40页 |
| ·吸脱附测试 | 第40页 |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40-41页 |
| ·TG-DSC分析测试 | 第41页 |
| ·电子扫描显微镜观测 | 第41-42页 |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2-69页 |
| ·合成条件对SiO_2/C杂化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42-48页 |
| ·不同的TEOS/H_2O摩尔量对SiO_2/C杂化气凝胶表观密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43-45页 |
| ·不同TEOS/乙醇摩尔比例对SiO_2/C杂化气凝胶表观密度和微观孔结构的影响 | 第45-47页 |
| ·不同的TEOS/RF摩尔比例对SiO_2/C杂化气凝胶表观密度和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老化时间对SiO_2/C杂化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48-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 ·老化时间对SiO_2/C杂化气凝胶表观密度的影响 | 第49-51页 |
| ·在不同老化时间下的SiO_2/C杂化气凝胶的显微结构分析 | 第51-52页 |
| ·超临界过程参数对SiO_2/C杂化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 ·升温速率对SiO_2/C杂化气凝胶表观密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 ·SiO_2/C杂化气凝胶吸附性能的研究 | 第54页 |
| ·SiO_2/C杂化气凝胶的高温裂解 | 第54-59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页 |
| ·高温裂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 | 第55-56页 |
| ·裂解前后的SiO_2/C杂化气凝胶表观密度 | 第56-57页 |
| ·裂解后的SiO_2/C杂化气凝胶的热重分析 | 第57-59页 |
| ·SiO_2/C杂化气凝胶的形成机理的探讨 | 第59-65页 |
| ·IR红外光谱分析 | 第60-61页 |
| ·SiO_2/C杂化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61-64页 |
| ·SiO_2/C杂化气凝胶的热重分析 | 第64页 |
| ·SiO_2/C杂化气凝胶的形成机理 | 第64-65页 |
| ·SiO_2/C杂化气凝胶作双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初步研究 | 第65-69页 |
| ·双层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 第66页 |
| ·实验内容 | 第66-67页 |
| ·电化学分析 | 第67-69页 |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 ·结论 | 第69-71页 |
| ·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