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硫化物体系 | 第9-10页 |
| ·稀土掺杂铝酸盐体系 | 第10-12页 |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 第12-16页 |
| ·光致发光的发光过程 | 第12页 |
| ·发光机理 | 第12-15页 |
| ·余辉衰减的物理机制 | 第15-16页 |
| ·长余辉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6-18页 |
| ·高温固相法 | 第16页 |
| ·化学沉淀法 | 第16-17页 |
| ·水热合成法 | 第17页 |
| ·燃烧合成法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 | 第19-2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实验方案 | 第19-22页 |
|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22页 |
| ·实验原料 | 第22页 |
| ·实验设备 | 第22页 |
| ·实验流程和步骤 | 第22-26页 |
| ·实验流程图 | 第22-23页 |
| ·实验步骤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样品表征方法 | 第26-29页 |
| ·电子探针分析 | 第26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6-27页 |
| ·电子扫描分析 | 第27页 |
| ·激发光谱分析 | 第27页 |
| ·发射光谱分析 | 第27页 |
| ·余辉光谱分析 | 第27-28页 |
| ·热释光谱分析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48页 |
| ·完成的主要实验工作量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29页 |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组成、结构表征 | 第29-37页 |
| ·长余辉材料的组成特征 | 第29-35页 |
| ·长余辉材料的成分分布特征 | 第35页 |
| ·长余辉材料的微观形貌特征 | 第35-37页 |
| ·硼酸加入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7-41页 |
| ·激发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 ·发射光谱分析 | 第38-39页 |
| ·余辉衰减分析 | 第39-41页 |
| ·Nd_1O_3的掺入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1-44页 |
| ·激发光谱分析 | 第42页 |
| ·发射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 ·余辉衰减分析 | 第43-44页 |
| ·SrAl_2O_4:Eu~(2+),Dy~(3+)及SrAl_2O_4:Eu~(2+),Dy~(3+),Nd~(3+)性能对比分析 | 第44-48页 |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下步工作 | 第48-49页 |
|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 ·下一步工作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