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减损规则概述 | 第9-17页 |
第一节 减损规则的含义 | 第9页 |
第二节 减损规则的立法比较 | 第9-14页 |
一、英美法 | 第9-11页 |
二、大陆法 | 第11-12页 |
三、国际公约 | 第12-13页 |
四、我国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减损规则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一、经济效益原则 | 第14页 |
二、诚信原则论 | 第14-15页 |
三、信赖利益优先论 | 第15-16页 |
四、近因和惩罚理论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预期违约情况下,减损规则与债权人行使继续履行救济权的冲突及协调 | 第17-25页 |
第一节 预期违约时债权人的救济权利 | 第17-19页 |
第二节 预期违约情况下,减损规则的适用 | 第19-22页 |
一、预期违约情况下,英美法国家关于是否适用减损规则的问题 | 第19-21页 |
二、预期违约情况下,秘书处评论关于减损规则在《公约》适用上的说明 | 第21页 |
三、预期违约情况下,减损规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 | 第21-22页 |
第三节 预期违约情况下,减损规则与债权人行使继续履行救济权的冲突及协调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实际违约情况下,减损规则与债权人行使继续履行救济权的冲突及协调 | 第25-34页 |
第一节 实际违约情况下,我国作为大陆法传统国家与英美法国家对继续履行与赔偿损失救济手段选择上的差别 | 第25-27页 |
一、英美法国家在选择两种救济手段的倾向 | 第25-26页 |
二、大陆法国家在选择两种救济手段的倾向 | 第26-27页 |
三、我国在选择两种救济手段的倾向 | 第27页 |
第二节 实际违约情况下,减损规则的适用与债权人行使继续履行救济权的冲突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实际违约情况下,对减损规则与债权人行使继续履行救济权冲突的协调 | 第29-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