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矿业、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矿业工程论文

二苯胺基二硫代磷酸生物降解特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CONTENTS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 浮选废水来源及对环境危害第14-17页
 1.3 浮选废水中污染物质的毒性及回用后的影响第17-20页
 1.4 含二苯胺基二硫代磷酸浮选废水国内外净化处理现状第20-22页
  1.4.1 物化净化回用研究第20-21页
  1.4.2 净化排放研究第21页
  1.4.3 生物净化研究第21-22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设计第22-23页
 1.6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23-24页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第24-31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24-25页
  2.1.1 菌种来源第24页
  2.1.2 实验仪器第24页
  2.1.3 培养基第24-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27页
  2.2.1 菌种的驯化与筛选第25页
  2.2.2 菌株的革兰氏染色第25页
  2.2.3 菌株的扫描电镜观察第25-26页
  2.2.4 培养条件第26页
  2.2.5 菌液的制备第26页
  2.2.6 苯胺黑药降解特性影响因素第26-27页
 2.3 分析项目和测定方法第27-30页
  2.3.1 苯胺黑药的紫外扫描谱图及标准工作曲线第27-29页
  2.3.2 COD_(cr)的标准工作曲线第29-30页
  2.3.3 细菌生长的测定第30页
 2.4 数据处理第30-31页
第三章 菌株降解苯胺黑药的条件和效果研究第31-45页
 3.1 菌种的驯化、筛选和分离第31-34页
  3.1.1 苯胺黑药降解菌的筛选分离第31-32页
  3.1.2 菌株的生长特性研究第32-33页
  3.1.3 菌株对不同苯胺黑药浓度的忍耐力考查第33-34页
 3.2 菌株降解苯胺黑药的特性研究第34-42页
  3.2.1 pH的影响第34-35页
  3.2.2 温度的影响第35-36页
  3.2.3 接种量的影响第36-37页
  3.2.4 苯胺黑药浓度的影响第37-38页
  3.2.5 通气量(装液量)的影响第38-39页
  3.2.6 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第39-40页
  3.2.7 生长曲线以及降解情况第40-41页
  3.2.8 葡萄糖浓度对苯胺黑药溶液COD_(cr)去除率的影响第41-42页
 3.3 不同菌株降解效果对比试验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含苯胺黑药实际浮选废水降解试验研究第45-49页
 4.1 实际废水的单一菌降解试验第45-46页
 4.2 实际废水的混合菌降解试验第46-48页
 4.3 实际废水不同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第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苯胺黑药生物降解机理的初步探讨第49-53页
 5.1 苯胺黑药的物化净化特性第49-50页
  5.1.1 水解、酸解和碱解第49-50页
  5.1.2 苯胺黑药与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第50页
 5.2 苯胺的生物降解途径第50页
 5.3 苯胺黑药生物降解途径的初步探讨第50-53页
结论第53-54页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第59-60页
独创性声明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证券公司退出机制研究
下一篇: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翻译中的杂合--《红楼梦》杨译本的杂合现象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