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fact | 第7-13页 |
| 插图索引 | 第13-16页 |
| 附表索引 | 第16-1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7-26页 |
| ·合成孔径雷达发展概述 | 第17-20页 |
|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成像技术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4-26页 |
| 第2章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成像原理 | 第26-42页 |
| ·SAR干涉测量概述 | 第26-27页 |
| ·SAR交轨模式干涉测量 | 第26页 |
| ·SAR顺轨模式干涉测量 | 第26-27页 |
| ·SAR重复轨模式干涉测量 | 第27页 |
|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成像原理 | 第27-30页 |
|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系统模型 | 第30-33页 |
| ·星载 InSAR获取地形信息的数据处理概述 | 第33-35页 |
| ·复图像的预滤波 | 第33-34页 |
| ·InSAR图像对的配准 | 第34页 |
| ·生成干涉纹图和相干系数图 | 第34-35页 |
| ·去平地效应 | 第35页 |
| ·干涉纹图的滤波 | 第35页 |
| ·干涉纹图的相位解缠 | 第35页 |
| ·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 | 第35页 |
|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 第35-38页 |
|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基本原理 | 第35-37页 |
|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流程 | 第37-38页 |
|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成像的应用 | 第38-40页 |
| ·建立 DEM和 DEM优化 | 第38页 |
| ·地质灾害研究 | 第38-39页 |
| ·极地监测 | 第39页 |
| ·海洋监测 | 第39页 |
| ·森林调查与制图 | 第39-40页 |
| ·军事领域 | 第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3章 基于相关匹配和最大谱配准的InSAR复图像配准 | 第42-58页 |
| ·引言 | 第42-43页 |
| ·干涉复图像对的预滤波处理 | 第43-45页 |
| ·方位向预滤波处理 | 第43-44页 |
| ·距离向预滤波处理 | 第44-45页 |
| ·干涉复图像对的粗配准 | 第45-48页 |
| ·相关粗配准 | 第45-46页 |
| ·最大谱配准法 | 第46-48页 |
| ·基于相关匹配和最大谱图像配准相结合的精配准 | 第48-52页 |
| ·干涉复图像对的相关精配准 | 第48页 |
| ·最大谱图像精配准 | 第48-50页 |
| ·内插函数 | 第50-52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 ·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 ·配准误差分析 | 第54-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4章 干涉纹图的平地效应消除 | 第58-67页 |
| ·平地效应形成原理 | 第58-59页 |
| ·平地效应消除 | 第59-62页 |
| ·时域内平地效应消除法 | 第59-60页 |
| ·频域内平地效应消除法 | 第60-62页 |
| ·基于线性插值的平地效应消除方法 | 第62-63页 |
| ·实验结果 | 第63-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第5章 干涉纹图的降噪滤波 | 第67-89页 |
| ·引言 | 第67-68页 |
| ·干涉纹图的特性 | 第68页 |
| ·干涉图的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 | 第68-69页 |
| ·小波变换理论 | 第69-76页 |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69-71页 |
| ·离散小波变换 | 第71-72页 |
| ·多分辨分析 | 第72-74页 |
| ·几种常用的小波基函数 | 第74-76页 |
| ·基于小波分析和中值滤波相结合的干涉图滤波 | 第76-85页 |
| ·噪声在小波分解下的特性 | 第76-77页 |
| ·图像的二维小波变换 | 第77-78页 |
| ·基于小波分析和中值滤波相结合的干涉相位图滤波 | 第78-80页 |
| ·基于小波包分析的干涉相位图滤波 | 第80-85页 |
| ·实验与结果 | 第85-88页 |
| ·基于小波分析和中值滤波相结合的干涉相位图滤波实验结果 | 第85-87页 |
| ·基于小波包分析的干涉相位图滤波实验结果 | 第87-88页 |
| ·小结 | 第88-89页 |
| 第6章 干涉相位解缠及 DEM的获取 | 第89-105页 |
| ·引言 | 第89-90页 |
| ·相位解缠的基本原理 | 第90-91页 |
| ·最小二乘相位解缠方法 | 第91-94页 |
| ·分枝切割相位解缠算法 | 第94-96页 |
| ·基于映射的分枝切割相位解缠改进算法 | 第96-100页 |
| ·相对数字高程的获取 | 第100-102页 |
| ·实验与结果 | 第102-104页 |
| ·小结 | 第104-105页 |
| 第7章 InSAR干涉数据成像实验 | 第105-126页 |
| ·引言 | 第105页 |
| ·ERS-1/2串行干涉数据成像实验 | 第105-119页 |
| ·ERS-1/2卫星基本情况 | 第105页 |
| ·喀什市附近地区的 InSAR三维成像实验 | 第105-110页 |
| ·乌鲁木齐附近地区的 InSAR三维成像实验 | 第110-115页 |
| ·三峡附近地区的 InSAR三维成像实验 | 第115-119页 |
| ·ENVISAT干涉数据成像实验 | 第119-124页 |
| ·ENVISAT卫星的基本情况 | 第119-121页 |
| ·ENVISAT中的 IMS数据格式 | 第121-122页 |
| ·实验结果 | 第122-124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24-125页 |
| ·小结 | 第125-126页 |
| 结论 | 第126-1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8-136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6-137页 |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 第137-138页 |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