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回避制度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刑事回避制度的涵义及价值 | 第11-17页 |
| ·刑事回避制度的概念及分类 | 第11-12页 |
| ·刑事回避制度的概念 | 第11页 |
| ·刑事回避制度的分类 | 第11-12页 |
| ·刑事回避制度的内容 | 第12-13页 |
| ·回避的适用对象 | 第12-13页 |
| ·回避的理由 | 第13页 |
| ·回避的程序 | 第13页 |
| ·刑事回避制度的价值 | 第13-17页 |
| ·保障刑事诉讼的程序正义 | 第13-14页 |
| ·实现刑事诉讼的实体公正 | 第14-15页 |
| ·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益 | 第15页 |
| ·体现刑事诉讼的民主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国外刑事回避制度的比较考察 | 第17-25页 |
| ·刑事回避之适用对象 | 第17-19页 |
| ·英美法系刑事回避之适用对象 | 第17-18页 |
| ·大陆法系刑事回避之适用对象 | 第18-19页 |
| ·刑事回避之理由设计 | 第19-20页 |
| ·英美法系刑事回避之理由 | 第19-20页 |
| ·大陆法系刑事回避之理由 | 第20页 |
| ·刑事回避之程序设置 | 第20-25页 |
| ·英美法系刑事回避之程序 | 第21-22页 |
| ·大陆法系刑事回避之程序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评析 | 第25-37页 |
| ·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5-26页 |
| ·唐朝至清朝 | 第25-26页 |
| ·民国时期至解放后时期 | 第26页 |
| ·我国刑事回避制度规定之现状 | 第26-29页 |
| ·回避适用对象的规定 | 第27页 |
| ·回避理由的规定 | 第27-28页 |
| ·回避程序的规定 | 第28-29页 |
| ·我国刑事回避制度实施困境之原因分析 | 第29-37页 |
| ·诉讼观念上的误区 | 第29-30页 |
| ·现行制度中的缺陷 | 第30-35页 |
| ·司法实践中的原因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完善 | 第37-45页 |
| ·诉讼观念的更新 | 第37-38页 |
| ·正确认识程序的独立价值 | 第37页 |
| ·应强调程序与实体的并重 | 第37-38页 |
| ·立法规定的完善 | 第38-42页 |
| ·扩大回避的适用对象 | 第38-39页 |
| ·合理设计回避的理由 | 第39页 |
| ·完善回避的程序设置 | 第39-42页 |
| ·配套改革措施的健全 | 第42-45页 |
| ·改革法院管理体制 | 第42-43页 |
| ·建立法官异地任职制 | 第43页 |
| ·设立司法人员信息适度公开制 | 第43-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