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岩层移动论文

条带开采条件下的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体系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开采沉陷及其控制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第10-12页
   ·开采沉陷及其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12-19页
     ·开采沉陷机理和规律研究第12-16页
     ·开采沉陷控制技术研究第16-19页
   ·提出问题第19-20页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0页
     ·研究内容第20页
     ·研究方法第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覆岩及地表移动破坏的基本理论第21-35页
   ·关键层理论概述第21页
   ·梁的弯曲理论第21-24页
     ·梁的弯曲内力第22-23页
     ·梁的弯曲应力第23-24页
     ·梁的弯曲变形第24页
   ·采场覆岩模型第24-29页
     ·组合介质梁模型第24-25页
     ·关键层上的载荷第25-26页
     ·关键层的破断距第26-28页
     ·关键层的判别第28-29页
   ·覆岩及地表移动破坏的一般规律第29-34页
     ·覆岩移动破坏规律第29-31页
     ·地表移动破坏规律第31-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覆岩移动及离层产生机理研究第35-53页
   ·覆岩移动与离层产生过程分析第35-44页
     ·数值计算模型第35-36页
     ·覆岩移动与离层产生过程分析第36-38页
     ·岩土层位移场分析第38-40页
     ·岩土层应力场分析第40-43页
     ·离层岩层的三种状态第43-44页
   ·覆岩离层动态扩展规律第44-46页
     ·覆岩离层发展过程分析第44-46页
     ·覆岩离层动态演化规律第46页
   ·覆岩离层产生机理第46-51页
     ·覆岩离层产生机理分析第47-48页
     ·覆岩离层形成条件分析第48-49页
     ·覆岩离层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覆岩离层的解析特征第53-64页
   ·弹性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第53-58页
     ·薄板的概念及基本假设第53-54页
     ·薄板弯曲的微分方程第54-57页
     ·薄板的边界条件第57-58页
   ·覆岩岩板荷载的确定第58-61页
     ·采场覆岩结构第58-59页
     ·覆岩岩板的挠曲方程第59-60页
     ·覆岩岩板的载荷第60-61页
   ·覆岩离层特征量的计算第61-63页
     ·覆岩岩板的极限尺寸第61页
     ·覆岩离层体积的计算第61-62页
     ·覆岩离层断面面积计算第62-63页
     ·覆岩离层裂隙宽度的计算第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条带煤柱的稳定性计算及数值模拟第64-76页
   ·条带煤柱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第64-65页
   ·条带煤柱的载荷计算第65页
   ·条带煤柱的强度计算第65-66页
   ·条带煤柱稳定性判别第66-67页
     ·条带煤柱稳定性判别与检验第66页
     ·实例分析第66-67页
   ·提高条带煤柱稳定性的措施第67页
   ·条带煤柱的应力状态第67-69页
   ·条带煤柱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第69-75页
     ·计算模型第69-70页
     ·条带煤柱的失稳过程第70-74页
     ·开采条带数量对条带煤柱稳定性的影响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条带开采条件下的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体系研究第76-88页
   ·条带开采条件下的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概述第76-79页
     ·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第76-77页
     ·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的发展第77-78页
     ·条带开采条件下的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第78-79页
   ·条带尺寸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第79-80页
     ·条带开采宽度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第79-80页
     ·条带煤柱宽度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第80页
   ·注浆层位的确定第80-82页
     ·注浆层位的确定原则第81页
     ·可注浆离层位置的确定第81-82页
   ·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效果评价方法研究第82-85页
     ·离层注浆减沉的动态模型研究第82-83页
     ·离层注浆减沉机理研究第83-84页
     ·离层注浆减沉效果的评价指标第84-85页
   ·工程实例分析第85-87页
     ·工程实例概况第85-86页
     ·关键层位置的判别第86页
     ·离层动态演化规律第86页
     ·煤层开采对地表的影响分析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8-91页
参考文献第91-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腔面膜的研究
下一篇:吉林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变化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