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有限元分析技术 | 第11页 |
·模态试验技术 | 第11-12页 |
·理论与试验模型相关性分析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系统建模与动力学分析 | 第15-21页 |
·理论建模 | 第15-18页 |
·理论模态分析 | 第15-16页 |
·有限元法 | 第16-18页 |
·试验建模 | 第18-21页 |
·单点激励频域法 | 第18页 |
·时域模态参数辨识 | 第18-19页 |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模态参数辨识法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试验模型的相关性分析 | 第21-31页 |
·概述 | 第21页 |
·理论模型与试验模型间的相关准则 | 第21-23页 |
·频率准则 | 第21页 |
·互正交性准则 | 第21-22页 |
·正交性准则 | 第22页 |
·有效质量准则 | 第22页 |
·模态形状误差判据 | 第22-23页 |
·模态比例因子 | 第23页 |
·模态置信度 | 第23页 |
·理论模型的缩聚 | 第23-31页 |
·物理型减缩方法 | 第24-28页 |
·模态型减缩方法 | 第28-29页 |
·混合型减缩方法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基于模态参数的结构计算模型修正 | 第31-45页 |
引言 | 第31页 |
·矩阵型修正方法 | 第31-40页 |
·Berman 法 | 第32-34页 |
·改进Berman 法 | 第34-36页 |
·子矩阵修正法 | 第36-39页 |
·矩阵型修正方法的评价 | 第39-40页 |
·设计参数型修正方法 | 第40-45页 |
·迭代法 | 第40-42页 |
·优化法 | 第42-43页 |
·摄动法 | 第43-44页 |
·设计参数型修正方法的评价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基于矩阵分解和重构的结构动力学修正 | 第45-57页 |
·基本方程 | 第45页 |
·迭代法 | 第45-51页 |
·逆迭代法 | 第46-49页 |
·正迭代法 | 第49-51页 |
·系统矩阵的分解和重构 | 第51-53页 |
·系统矩阵的自由度减缩 | 第53-54页 |
·基于矩阵分解和重构技术的结构动力学修正 | 第54-57页 |
第六章 基于矩阵分解和重构技术的结构动力学修正的算例分析 | 第57-63页 |
·算例1 | 第57-59页 |
·算例介绍 | 第57-58页 |
·模型修正结果与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算例2 | 第59-63页 |
·算例介绍 | 第59-62页 |
·模型修正结果与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