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造林学、林木育种及造林技术论文--各林种造林论文--防护林论文--农田防护林论文

河套灌区杨树农田防护林效益研究

1 前言第1-16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9-16页
     ·防护林结构的研究第9-11页
     ·树种选择的研究第11页
     ·防护林效益的研究第11-13页
     ·效益评价的研究第13页
     ·配置模式及成熟龄、更新龄的研究第13-14页
     ·农田防护林类型区划分研究第14-16页
2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6-21页
   ·研究区概况第16-17页
     ·自然概况第16页
     ·灌区农田防护林现状第16-17页
     ·试验区概况第17页
   ·研究内容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21页
3 农田防护林类型区划分第21-30页
   ·农田防护林类型区划分的原则和依据第21-22页
   ·农田防护林类型区划分的指标选取及原则第22-24页
   ·主分量聚类分析及结果第24-28页
   ·系统聚类分析及结果第28页
   ·农田防护林类型区划分及分区概述第28-29页
   ·小结第29-30页
4 两种杨树农田防护林防护成熟龄及更新龄的研究第30-43页
   ·数学模型选配第30-33页
     ·树高生长模型第30-31页
     ·胸径生长模型第31-32页
     ·材积生长模型第32-33页
   ·初始防护成熟龄的确定第33-36页
     ·模型分析法第34页
     ·图解法第34-36页
   ·数量成熟龄的确定第36-40页
   ·工艺成熟龄的确定第40-41页
   ·经济成熟龄的确定第41页
   ·更新龄的确定.第41-42页
   ·小结第42-43页
5 两种杨树农田防护林在两种主林带间距内防风效应对比研究第43-48页
   ·两种杨树防护林主林带200m 间距内防风效应对比分析第44-47页
   ·两种杨树防护林主林带100m 和200m 间距内防风效应对比分析第47-48页
   ·小结第48页
6 两种杨树农田防护林在两种主林带间距内水文效应对比研究第48-58页
   ·两种杨树防护林主林带200m 间距内水文效应对比分析第49-54页
     ·两种杨树防护林主林带200m 间距内空气湿度对比分析第49-51页
     ·两种杨树防护林主林带200m 间距内水面蒸发对比分析第51-54页
   ·两种杨树防护林主林带100m 和200m 间距内水文效应对比分析第54-57页
     ·小美旱杨防护林主林带100m 和200m 间距内水文效应对比分析第54-56页
     ·新疆杨防护林主林带100m 和200m 间距内水文效应对比分析第56-57页
   ·小结第57-58页
7 两种杨树农田防护林在两种主林带间距内热力效应对比研究第58-70页
   ·两种杨树防护林主林带200m 间距内热力效应对比分析第58-66页
     ·两种杨树防护林主林带200m 间距内空气温度对比分析第58-60页
     ·两种杨树防护林主林带200m 间距内地面温度对比分析第60-64页
     ·两种杨树防护林主林带200m 间距内地中温度对比分析第64-66页
   ·两种杨树防护林主林带100m 和200m 间距内热力效应对比分析第66-69页
     ·小美旱杨防护林主林带100m 和200m 间距内热力效应对比分析第66-68页
     ·新疆杨防护林主林带100m 和200m 间距内热力效应对比分析第68-69页
   ·小结第69-70页
8 现行农田防护林模式综合效益评价第70-75页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选取及其计算第70-72页
     ·效益指标的选取第70页
     ·防护区域的确定第70-71页
     ·指标数据的获取第71-72页
   ·综合效益评价过程第72-74页
   ·小结第74-75页
9 结论与建议第75-76页
   ·结论第75页
   ·建议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作者简介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林彪路线”的两面性与文化大革命的破产--毛泽东和周恩来在“林彪路线”实质问题上的分歧及其启示
下一篇: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