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课题研究的提出 | 第8-9页 |
·国内外控制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对比 | 第9-10页 |
·系统特色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模糊控制原理及其在工业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 第11-24页 |
·模糊集合论 | 第11-13页 |
·模糊集合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 第11页 |
·确定隶属度函数的方法 | 第11-12页 |
·两种常用的隶属度函数 | 第12-13页 |
·模糊关系和模糊关系矩阵 | 第13页 |
·模糊关系 | 第13页 |
·模糊关系矩阵 | 第13页 |
·模糊语言变量 | 第13-14页 |
·模糊推理 | 第14-15页 |
·似然推理 | 第14页 |
·Mamdani推理 | 第14页 |
·基于模糊关系R的Mamdani推理法 | 第14-15页 |
·模糊控制理论基础及传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15-24页 |
·模糊控制基础理论 | 第15页 |
·传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15-17页 |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 第17-19页 |
·模糊化 | 第19-20页 |
·模糊控制表合成 | 第20-24页 |
第三章 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24-39页 |
·PID控制的原理和特点 | 第24-28页 |
·PID控制及其作用 | 第24-25页 |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 第25页 |
·数字PID控制算法 | 第25-28页 |
·位置式PID控制算法 | 第25-27页 |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 第27-28页 |
·模糊控制系统 | 第28-39页 |
·基本温度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29-33页 |
·输出、输出论域与语言变量的选取 | 第29页 |
·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的选取 | 第29-30页 |
·比例因子的选取 | 第30页 |
·控制规则和模糊控制查询表的形成 | 第30-33页 |
·参数自整定 PID控制器的模糊设计 | 第33-34页 |
·语言变量的模糊化 | 第33页 |
·自调整因子的解析描述 | 第33-34页 |
·参数自调整的原则 | 第34页 |
·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器原理 | 第34-37页 |
·综合控制策略 | 第37-39页 |
第四章 遗传算法优化 | 第39-51页 |
·遗传算法基础理论 | 第39-41页 |
·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 | 第39-40页 |
·遗传算法的操作符 | 第40-41页 |
·遗传算法与传统搜索方法的比较 | 第41-42页 |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智能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42-51页 |
·模糊控制的不足及改进 | 第42页 |
·遗传算法优化模糊系统的一般性描述 | 第42-44页 |
·基于控制规则的优化 | 第44-45页 |
·基于隶属度函数的优化 | 第45-46页 |
·基于控制规则的优化 | 第46-51页 |
第五章 嵌入式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1-74页 |
·嵌入式系统概述 | 第51-52页 |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软件协调设计技术 | 第52页 |
·利用UML 对系统的分析 | 第52-56页 |
·用例图 | 第54页 |
·消息序列图 | 第54-55页 |
·部署图 | 第55-56页 |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56-66页 |
·系统功能 | 第56页 |
·硬件选型 | 第56-66页 |
·CPU:AT91M40807 微处理器 | 第56-58页 |
·ROM:AT29LV1024 | 第58-59页 |
·RAM:IDT71V124 | 第59-60页 |
·键盘 | 第60页 |
·LCD:SED1335 驱动320×240 图形液晶 | 第60-62页 |
·A/D转换器:AD7714 | 第62-64页 |
·温度传感器:PT100 型铂热电阻 | 第64页 |
·控制输出电路 | 第64-65页 |
·双向缓冲器:IDT74FCT164245T | 第65-66页 |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6-72页 |
·μC/OS-Ⅱ的移植 | 第66-67页 |
·μC/OS-Ⅱ操作系统下的应用软件设计 | 第67页 |
·控制部分的软件实现 | 第67-71页 |
·模糊控制算法软件实现 | 第67-68页 |
·遗传优化算法的软件实现 | 第68-71页 |
·系统软/硬件可靠性设计实现 | 第71-72页 |
·总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4页 |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