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本文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预期成果 | 第11-14页 |
·本文研究的思路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本文研究的预期成果 | 第12-14页 |
第2章 公共服务市场化及其若干重要实现形式 | 第14-24页 |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概况 | 第14-18页 |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起源 | 第14-15页 |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 | 第15页 |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不足之处及其解决方法 | 第16-17页 |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质 | 第17-18页 |
·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模式BOT、TOT、BT及三者关系 | 第18-21页 |
·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若干模式及典型模式BOT模式 | 第18页 |
·BOT模式的起源和内涵 | 第18-19页 |
·BOT模式的实质 | 第19页 |
·BOT模式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BOT模式的实践与现状 | 第20页 |
·BOT模式的演进——TOT模式和BT模式 | 第20-21页 |
·TOT模式的概况 | 第21页 |
·BT模式概述 | 第21-24页 |
·BT模式的起源 | 第21-22页 |
·BT模式中的主要各方 | 第22页 |
·BT模式的实质 | 第22-24页 |
第3章 实施BT模式的必要性 | 第24-30页 |
·BT模式的融资作用 | 第24-26页 |
·BT模式的竞争性 | 第26页 |
·BT模式投资建设单位相对于政府筹建处的区别及优势 | 第26-27页 |
·BT模式投资建设单位相对于工程总承包单位的区别及优势 | 第27-29页 |
·采用BT模式可减少寻租 | 第29页 |
·采用BT模式具有扩大就业的社会效应 | 第29-30页 |
第4章 现行BT模式的实践、程序及SWOT分析 | 第30-34页 |
·BT模式的实践与现状 | 第30-31页 |
·现行BT模式的程序 | 第31页 |
·由SWOT分析看现行BT模式内外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 第31-34页 |
第5章 现行BT模式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和解决方法 | 第34-45页 |
·土地问题 | 第34-36页 |
·BT模式投资建设过程中对于生地的处理 | 第34-35页 |
·BT模式投资建设过程中对于熟地的处理 | 第35-36页 |
·回购基数的确定 | 第36-37页 |
·投资回报率的确定 | 第37-39页 |
·BT模式项目选择投资建设单位方法的完善 | 第39-41页 |
·政府应制订和完善与BT模式有关的法律、法规 | 第41页 |
·BT模式要加强监督,降低腐败风险 | 第41-42页 |
·运用BT模式投资建设在立项时要慎重 | 第42-45页 |
第6章 对BT模式发展的分析 | 第45-51页 |
·对BT模式发展的关键要素分析 | 第45-47页 |
·投资建设单位的综合能力 | 第45-46页 |
·回购单位(主要是政府)的信用 | 第46页 |
·正确认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多种风险 | 第46-47页 |
·对BT模式发展的理想化程序分析 | 第47-48页 |
·对BT模式发展与实现两个目标之间关系的分析 | 第48-51页 |
·对BT模式研究和发展与加强自主创新的关系 | 第48-49页 |
·对BT模式研究和发展与降低城市经营成本的关系 | 第49-5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