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三峡库区污染负荷测算及查询系统

ABSTRACT第1-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1页
   ·问题的提出第15-17页
   ·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第17-18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20页
   ·研究用语第20-21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7页
   ·点污染源第21-22页
   ·流动(船舶)污染源第22-23页
   ·面污染源第23-27页
     ·研究概况第23-25页
     ·研究方向第25-27页
第三章 污染源监测体系第27-36页
   ·污染源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第27页
   ·监测内容第27-33页
     ·点污染源第27-29页
       ·点污染源的普查与复核第27-28页
       ·重点污染源抽查与复核第28-29页
     ·面污染源监测第29-32页
       ·径流场监测第29-31页
       ·小流域监测第31-32页
       ·农药化肥与养殖业污染源调查与复核第32页
     ·流动污染源第32-33页
   ·小结第33-36页
     ·点污染源第33-34页
     ·面污染源第34页
     ·流动(船舶)污染源第34-36页
第四章 流动(船舶)污染负荷第36-51页
   ·相关标准第36页
   ·测算方法第36-38页
     ·船舶油污水排放量第36-37页
     ·船舶污染物排放总量第37页
     ·等标污染负荷计算第37-38页
   ·测算结果第38-51页
     ·三峡库区船舶总体状况第38-40页
       ·库区总体船舶数量及构成第38-40页
       ·船舶调查数量第40页
     ·船舶油污水排放第40-47页
       ·污水量第41-43页
       ·石油类排放第43-45页
       ·县浮物排放第45-47页
     ·船舶生活污水排放测算第47-49页
       ·生活污水量第48页
       ·污染物排放量第48-49页
     ·船舶排放污染物及评价第49-50页
       ·污染负荷评价第49-50页
     ·建议第50-51页
第五章 点污染负荷测算第51-60页
   ·相关标准第51页
   ·工业污染源第51-56页
     ·测算方法第51-53页
       ·测算结果第52-53页
     ·结果分析第53-56页
       ·主要污染物第53-54页
       ·主要污染区域第54-56页
   ·生活污染源第56-60页
     ·测算方法第56页
     ·测算结果第56-58页
     ·结果分析第58-60页
       ·主要污染物第58页
       ·主要污染区域第58-60页
第六章 面源污染负荷测算第60-97页
   ·农药、化肥、蓄牧业污染负荷第60-73页
     ·测算方法第60-61页
     ·化肥污染测算第61-67页
       ·化肥施用第61-64页
       ·化肥污染第64-67页
     ·农药污染测算第67-70页
       ·农药施用量第67-69页
       ·农药施用构成第69页
       ·农药施用强度第69-70页
     ·蓄牧业污染测算第70-73页
       ·蓄牧业养殖量第70-71页
       ·蓄牧业污染物第71页
       ·粪便排放量第71-72页
       ·折合肥力测算第72-73页
   ·土壤流失第73-85页
     ·土壤通用流失方程第73-81页
       ·R因子第74-77页
       ·K因子第77-79页
       ·SL因子第79页
       ·C因子第79-81页
       ·P因子第81页
     ·测算结果第81-85页
       ·土壤流失强度第81-82页
       ·土壤流失总量第82-83页
       ·土壤流失肥力损失第83-85页
   ·地表径流水损失第85-97页
     ·概述第85页
     ·SCS径流曲线第85-86页
     ·CN值的研究状况第86-87页
     ·建立模型第87-89页
     ·模型验证第89-91页
     ·地表径流量的测算结果第91-97页
       ·地表径流量第92-93页
       ·地表径流肥力损失第93-97页
第七章 三峡库区年度总污染负荷测算第97-100页
   ·测算目标第97页
   ·测算原理第97-98页
   ·测算结果第98页
   ·结果分析第98-100页
第八章 污染负荷查询系统第100-118页
   ·系统介绍第100-101页
     ·系统定位第100页
     ·建设目的第100页
     ·系统功能第100-101页
     ·技术方法第101页
   ·系统结构第101-103页
   ·系统设计第103-118页
     ·ORACLE数据库存储设计第103-107页
       ·数据库建模方法第103-104页
       ·建模过程第104-107页
     ·空间数据库设计第107-108页
     ·测算模块详细设计第108-110页
       ·流动污染负荷测算模块第108-109页
       ·点源污染负荷测算模块第109-110页
       ·面源污染负荷测算模块第110页
     ·安全设计第110-116页
       ·用户设计第111-113页
       ·Cookie技术第113-116页
     ·查询系统展示第116-118页
第九章 结论第118-119页
   ·结论第118-119页
   ·展望第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4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虹溪蛉属、离溪蛉属和异溪蛉属的分类研究(脉翅目:溪蛉科)
下一篇:论涉外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