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正文图表目录 | 第8-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Abbreviations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40页 |
1. 木材形成的基础研究 | 第16-40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木材形成的生物学过程 | 第17-24页 |
·维管组织的形成 | 第17-19页 |
·次生壁的形成 | 第19-20页 |
·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 第20-23页 |
·细胞程序性死亡与木材形成 | 第23-24页 |
·心材的形成 | 第24页 |
·木材形成的调控 | 第24-26页 |
·次生生长的激素调控 | 第24-25页 |
·次生生长的季节性周期 | 第25-26页 |
·细胞骨架与次生壁形成 | 第26页 |
·木材形成研究的基因组学方法 | 第26-31页 |
·ESTs 比较分析 | 第27-28页 |
·抑制性扣除杂交(SSH) | 第28-29页 |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 | 第29页 |
·基于cDNA-AFLP 技术的转录组分析 | 第29-30页 |
·基于基因芯片的转录组分析 | 第30-31页 |
·木材形成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31页 |
·木材形成研究的实验系统 | 第31-37页 |
·Zinnia 研究系统与管状分子形成 | 第32页 |
·桉树茎组织培养与心材形成(胼胝体形成) | 第32-33页 |
·棉纤维发育的活体和离体培养体系 | 第33页 |
·植物整体系统 | 第33-34页 |
·植物创伤系统 | 第34-35页 |
·转基因植物系统与材性改良 | 第35页 |
·拟南芥可以作为木材形成研究的模式植物 | 第35-37页 |
·前景和展望 | 第37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7-38页 |
·本论文实验系统及技术路线 | 第38-40页 |
第二章 毛白杨维管再生系统的建立及自制扣除cDNA 芯片分析 | 第40-7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0-46页 |
·植物材料 | 第40-41页 |
·样品的获取 | 第41页 |
·再生过程的显微观察 | 第41页 |
·总RNA 的提取 | 第41-42页 |
·形成层区域扣除cDNA 文库的建立 | 第42-43页 |
·形成层区域cDNA 基因芯片的制备 | 第43-44页 |
·样品RNA 的荧光标记 | 第44-45页 |
·芯片的杂交、清洗和扫描 | 第45页 |
·芯片图像的采集与数据分析 | 第45-46页 |
·差异片段的序列分析与功能预测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72页 |
·毛白杨维管再生实验系统的建立 | 第46-49页 |
·毛白杨形成层区域扣除文库的构建与芯片制备 | 第49-50页 |
·维管再生过程中不同时期RNA 的提取及标记 | 第50页 |
·芯片的杂交与扫描 | 第50-52页 |
·维管再生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52-72页 |
·讨论与展望 | 第72-76页 |
·毛白杨维管再生实验系统的建立 | 第72页 |
·基因表达模式与维管再生的关系 | 第72-75页 |
·毛白杨维管再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 | 第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第三章 拟南芥基因芯片分析毛白杨维管再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 | 第78-11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9-81页 |
·植物材料 | 第79页 |
·样品的获取 | 第79页 |
·RNA 的提取、cDNA 的合成及样品的生物素标记 | 第79-80页 |
·拟南芥ATH1 全基因组芯片 | 第80页 |
·芯片的杂交、显色、洗涤和扫描 | 第80页 |
·芯片扫描结果的分析 | 第80-8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1-113页 |
·毛白杨维管再生过程中不同时期样品总 RNA 的提取、cDNA 的合成及转录标记 | 第81页 |
·基因芯片杂交、显色与扫描 | 第81-82页 |
·单张基因芯片杂交结果的分析 | 第82页 |
·维管再生不同时期样品的比较分析 | 第82-84页 |
·维管再生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情况 | 第84-86页 |
·拟南芥芯片分析结果与自制cDNA 芯片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86-113页 |
·讨论与展望 | 第113-116页 |
·维管再生不同时期样品的比较分析 | 第113页 |
·维管再生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 | 第113-114页 |
·拟南芥ATH1 芯片与毛白杨的跨物种杂交 | 第114-115页 |
·ATH1 芯片分析结果与自制cDNA 芯片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115页 |
·展望 | 第115-116页 |
·结论 | 第116-117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117-120页 |
·毛白杨维管再生实验系统的建立 | 第117-118页 |
·基因芯片分析毛白杨维管再生过程的基因表达 | 第118-119页 |
·展望与后续研究要点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