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4页 |
1 绪论 | 第14-42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30页 |
·决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相关研究现状 | 第23-29页 |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0页 |
·国外公共工程决策管理实践 | 第30-39页 |
·美、英、法、德等国家公共工程决策管理实践 | 第30-37页 |
·经验和启示 | 第37-39页 |
·研究方法、内容和框架安排 | 第39-42页 |
·研究方法 | 第39页 |
·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框架安排 | 第41-42页 |
2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机制概述 | 第42-56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42-46页 |
·公共投资与政府投资 | 第42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 | 第42-44页 |
·决策 | 第44页 |
·机制 | 第44-45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机制 | 第45-46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范围界定 | 第46-47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分类 | 第47-48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特征 | 第48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特点 | 第48-51页 |
·公共性 | 第48-49页 |
·复杂性 | 第49-50页 |
·民主性 | 第50-51页 |
·缔约性 | 第51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原则 | 第51-52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类型 | 第52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机制构成要素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3 理论基础 | 第56-64页 |
·管理学科理论 | 第56-57页 |
·经济学科理论 | 第57-63页 |
·基本概念 | 第57-58页 |
·市场失灵 | 第58页 |
·政府失灵 | 第58-59页 |
·宪法经济学理论 | 第59-61页 |
·官僚经济学理论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4 决策主体分析 | 第64-78页 |
·决策主体界定 | 第64-68页 |
·界定决策主体的重要性 | 第64页 |
·界定决策主体的一般原则 | 第64-65页 |
·决策主体界定 | 第65-66页 |
·决策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原因 | 第66-67页 |
·决策主体多元化的深层原因 | 第67-68页 |
·决策主体分析 | 第68-74页 |
·决策者 | 第68-69页 |
·执行者 | 第69-71页 |
·咨询者 | 第71-73页 |
·公众参与 | 第73-74页 |
·决策主体多元化的项目决策机制的评价 | 第74-77页 |
·决策主体多元化的项目决策机制的内涵 | 第74-76页 |
·决策主体多元化的意义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5 决策影响力研究 | 第78-100页 |
·研究方法 | 第78-81页 |
·问卷设计 | 第78-80页 |
·数据收集过程 | 第80-81页 |
·数据处理方法及研究的局限性 | 第81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 | 第81-82页 |
·各决策主体在各决策阶段的影响力研究 | 第82-91页 |
·结果统计与数据分析 | 第83-91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91页 |
·决策权的配置 | 第91-95页 |
·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 | 第95-98页 |
·国外政府职能分析 | 第95-96页 |
·我国政府角色定位 | 第96-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6 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 第100-108页 |
·国外公共工程公众参与现状 | 第100-101页 |
·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公众参与特点 | 第101-102页 |
·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 | 第102-107页 |
·从法的角度完善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公众参与机制 | 第102-104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公众听证制度范式设计 | 第104-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7 项目决策中的专家咨询 | 第108-118页 |
·咨询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作用 | 第108页 |
·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咨询特点 | 第108-109页 |
·发达国家公共决策咨询制度的经验 | 第109-111页 |
·我国公共决策中专家咨询参与机制的成效与不足 | 第111-113页 |
·成效 | 第111-112页 |
·不足 | 第112-113页 |
·专家咨询参与机制的完善对策 | 第113-117页 |
·制度性设置公共投资建设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 | 第114-116页 |
·构建专家咨询“虚拟组织” | 第116页 |
·理顺专家咨询与各方关系,正确定位专家咨询 | 第116-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8 决策组织研究 | 第118-148页 |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组织机制的国内外比较 | 第118-124页 |
·集权和分权理论 | 第118-119页 |
·国外公共工程决策组织机制类型和变化趋势 | 第119-122页 |
·我国项目决策组织机制现状和成因分析 | 第122-124页 |
·纵向维度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组织机制研究 | 第124-131页 |
·区域层面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组织机制 | 第124-130页 |
·社区层面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组织机制 | 第130-131页 |
·横向维度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组织机制研究 | 第131-145页 |
·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行政层面组织体系的现状评析 | 第131-137页 |
·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市场层面组织机构的不足和改进 | 第137-142页 |
·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社会层面组织机制的发展情况 | 第142-144页 |
·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组织机制的重构 | 第14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145-148页 |
9 决策风险管理 | 第148-162页 |
·项目风险分析过程 | 第148-149页 |
·基于灰色评价的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风险分析 | 第149-157页 |
·风险辨识 | 第149-150页 |
·风险估计 | 第150-154页 |
·风险评价 | 第154-157页 |
·应用案例 | 第157-159页 |
·本章小结 | 第159-162页 |
10 决策机制评价 | 第162-180页 |
·概述 | 第162-164页 |
·评价含义 | 第162页 |
·评价内容 | 第162-163页 |
·评价目的 | 第163页 |
·评价难点 | 第163-164页 |
·指标体系的构造 | 第164-175页 |
·指标设计的原则 | 第164-165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65-167页 |
·指标体系的总体说明 | 第167页 |
·评价指标的涵义 | 第167-175页 |
·评价方法 | 第175-177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75页 |
·满意度评分法 | 第175-176页 |
·标准离差法 | 第176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176-177页 |
·评价体系的应用 | 第177-179页 |
·评价体系的应用范围 | 第177-178页 |
·评价体系的应用流程 | 第178-179页 |
·本章小结 | 第179-180页 |
11 结语 | 第180-184页 |
·主要结论 | 第180-182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82-183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83-184页 |
致谢 | 第184-186页 |
参考文献 | 第186-206页 |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206-212页 |
B. 关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调查问卷 | 第208-212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212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2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