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现场总线技术和工业控制网络概述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层次结构 | 第11-12页 |
·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集成 | 第12-14页 |
·监控组态软件 | 第14-15页 |
·课题的建立以及本文从事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2 现场总线技术及 ControlNet 总线的技术特点 | 第16-24页 |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现场总线技术 | 第17-18页 |
·ControlNet 总线技术特点及其网络体系结构 | 第18-23页 |
·基于生产者/消费者的通讯模式 | 第19-20页 |
·ControlNet 现场总线的仲裁方式 | 第20-22页 |
·ControlNet 现场总线的网络体系结构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3 冷站控制系统改造方案可行性论证 | 第24-37页 |
·冷站控制系统概述 | 第24-25页 |
·冷站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 第25-26页 |
·冷站采用自动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 第26页 |
·工程立项情况分析 | 第26-28页 |
·冷站控制系统改造方案 | 第28-30页 |
·冷站改造后系统控制功能及目标 | 第30-33页 |
·冷站控制系统改造采用ControlNet 现场总线的优点 | 第33-34页 |
·冷站控制系统改造方案的先进性 | 第34-35页 |
·可行性论证结论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4 冷站控制网络设计实现 | 第37-47页 |
·基于ControlNet 现场总线的冷站控制网络硬件设计 | 第37-40页 |
·ControlLogix 性能简介以及在控制网络中的作用 | 第37-39页 |
·OmronPLC 在控制网络中的作用 | 第39页 |
·上位机硬件构成 | 第39-40页 |
·控制网络软件设计 | 第40-45页 |
·MMI 软件与组态软件的通讯模式 | 第40-41页 |
·通讯软件RSLinx 组态 | 第41-42页 |
·编程软件RSLogix 组态 | 第42-45页 |
·监控软件RSView32 组态 | 第45页 |
·控制网络运行 | 第45-46页 |
·控制网络运行模式 | 第45-46页 |
·控制效果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5 基于 ControlNet 总线的冷站 CIMS 体系设计与系统集成 | 第47-69页 |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第47-49页 |
·网络集成意义 | 第49页 |
·网络集成技术 | 第49-53页 |
·OPC 技术 | 第49-51页 |
·组态软件RSView32 | 第51-53页 |
·构建基于ControlNet 现场总线的冷站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第53-55页 |
·冷站CIMS 体系构建 | 第53-54页 |
·系统软件架构 | 第54-55页 |
·RSView32 组态设计的简要说明 | 第55-56页 |
·冷站控制网络RSView32 组态设计 | 第56-62页 |
·创建项目 | 第56-57页 |
·通道节点组态 | 第57-58页 |
·标记数据库组态 | 第58-60页 |
·画面组态 | 第60-62页 |
·信息网络RSView32 组态设计 | 第62-66页 |
·OPC 远程通讯方案 | 第62页 |
·在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中配置DCOM | 第62-64页 |
·服务器和客户端的RSView32 通讯配置 | 第64-66页 |
·系统监控软件的操作实现 | 第66-68页 |
·上位监控程序的操作实现 | 第66-68页 |
·远程监控程序的操作实现 | 第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6 结 论 | 第69-71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9页 |
·论文工作得出的结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录A. 作者在正文中无法列出的程序 | 第74-83页 |
附录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3-84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84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