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42页 |
| ·拟南芥的花药发育 | 第12-31页 |
| ·花的结构 | 第12-13页 |
| ·拟南芥的花粉发育 | 第13-21页 |
| ·花药绒毡层的功能 | 第21-28页 |
| ·胼胝质的合成及降解酶 | 第22-23页 |
| ·花粉外壁和花粉包被的合成 | 第23-28页 |
| ·花丝伸长,花药开裂及花的适时开放 | 第28-31页 |
| ·拟南芥的脂类物质的合成及运输 | 第31-38页 |
| ·拟南芥的脂肪酸及甘油脂类的合成 | 第31-37页 |
| ·拟南芥的脂肪酸的合成及加工 | 第31-33页 |
| ·拟南芥的甘油脂类的合成 | 第33-37页 |
| ·同细胞器之间脂类的运输 | 第37-38页 |
| ·拟南芥甘油13.磷酸乙酰转移酶家族研究进展 | 第38-41页 |
| ·拟南芥的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酶家族(ATGPATs)参与重要的生理过程 | 第38-41页 |
| ·拟南芥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酶参与合成甘油脂类 | 第38-39页 |
| ·拟南芥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酶参与角质和木栓质的合成 | 第39-41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41-42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2-58页 |
| ·材料 | 第42-43页 |
| ·植物材料 | 第42页 |
| ·工具酶和试剂 | 第42页 |
| ·菌株、质粒 | 第42-43页 |
| ·菌株 | 第42页 |
| ·质粒载体 | 第42页 |
| ·培养基配方 | 第42-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58页 |
| ·拟南芥的种植 | 第43页 |
| ·不育突变体的鉴定 | 第43页 |
| ·亚历山大染色 | 第43-44页 |
| ·DAPI染色 | 第44页 |
| ·GUS组织化学分析 | 第44页 |
| ·花粉管萌发 | 第44页 |
| ·表皮侵染实验 | 第44页 |
| ·拟南芥植株的半薄切片观察 | 第44-45页 |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45页 |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45-46页 |
| ·拟南芥植株DNA的小量抽提 | 第46-47页 |
| ·一般PCR反应条件 | 第47页 |
| ·TAIL-PCR | 第47-50页 |
| ·RNA抽提及反转录 | 第50-52页 |
| ·候选基因的克隆方法 | 第52-53页 |
| ·大肠杆菌感觉态细胞的制备 | 第53页 |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各和转化 | 第53-54页 |
| ·拟南芥的转化 | 第54页 |
| ·原位杂交 | 第54-58页 |
| 第三章 结果 | 第58-69页 |
| ·GIAT6 主要在花序中表达 | 第58-59页 |
| ·GPAT6 的基因敲除降低了育性 | 第59-62页 |
| ·gpat6 影响小孢子发育 | 第62-64页 |
| ·gpat6 影响绒毡层及花粉的脂类合成及代谢 | 第64-66页 |
| ·gpat6 影响花粉萌发及花粉管延长 | 第66-67页 |
| ·gpat1/gpat6 突变体的小孢子过早衰亡并且花丝短小 | 第67-69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69-73页 |
| ·GPAT6对于绒毡层内质网合成是重要的 | 第69-71页 |
| ·GPAT6对拟南芥育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