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动态 | 第7-8页 |
·高速数字电路和信号完整性的基本概念 | 第8-9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第2章 信号完整性的基本理论 | 第10-26页 |
·高速电路理论 | 第10-16页 |
·时间和频率 | 第10-11页 |
·时间和距离 | 第11-12页 |
·集总系统和分布系统 | 第12-13页 |
·四种类型的电抗 | 第13-14页 |
·高速数字信号的逻辑标准 | 第14页 |
·高速数字信号的模拟特性 | 第14-16页 |
·电磁场理论概述 | 第16-18页 |
·传输线理论 | 第18-26页 |
·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 第18-21页 |
·传输线上波的传输特性参数 | 第21-22页 |
·无耗传输线的三种工作状态 | 第22-23页 |
·常用的微波传输线 | 第23-26页 |
第3章 反射 | 第26-39页 |
·产生反射的机理 | 第26-28页 |
·有关多次反射的计算及仿真 | 第28-32页 |
·消除或减少反射的措施 | 第32-39页 |
·概述 | 第32-33页 |
·各种端接方案 | 第33-38页 |
·不同工艺器件的端接策略 | 第38-39页 |
第4章 串扰 | 第39-48页 |
·容性串扰 | 第40-42页 |
·感性串扰 | 第42-44页 |
·总串扰 | 第44-45页 |
·传输模式对串扰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串扰的特性及减小串扰的方法 | 第46-48页 |
第5章 同步开关噪声 | 第48-52页 |
·同步开关噪声概述 | 第48页 |
·地弹效应机理 | 第48-50页 |
·减小地弹效应的方法 | 第50-52页 |
第6章 信号完整性仿真分析策略 | 第52-66页 |
·确认系统中的关键信号和非关键信号 | 第52页 |
·选择仿真模型 | 第52-56页 |
·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C Emphasis)模型 | 第52-53页 |
·IBIS(I/O Buffer Information Specification)模型 | 第53-56页 |
·IMIC(Interface Models for Integrated Circuit)模型 | 第56页 |
·Verilog-AMS模型和VHDL-AMS模型 | 第56页 |
·定义仿真参数 | 第56-57页 |
·选择仿真软件 | 第57-60页 |
·Apsim仿真软件包 | 第57-58页 |
·Mentor Graphics公司的Hyperlynx仿真软件 | 第58-59页 |
·Mentor Graphics公司的ICX3.0 | 第59页 |
·CADENCE公司的高速系统板级设计工具 | 第59-60页 |
·Ansoft公司的仿真工具 | 第60页 |
·Zuken公司的虚拟原型设计工具 | 第60页 |
·仿真分析 | 第60-65页 |
·有关端接技术的仿真分析 | 第61-63页 |
·串扰的仿真分析 | 第63-65页 |
·分析输出结果并相应修改设计 | 第65-66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