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需求的探讨
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特有的文化背景 | 第7-8页 |
多元、丰富的中国特色市场 | 第8-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对设计需求的理解 | 第10-18页 |
·对设计的认识 | 第10-13页 |
·设计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对好的设计的标准的讨论 | 第11-12页 |
·设计的目标 | 第12页 |
·设计的作用 | 第12-13页 |
·需求的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设计与需求的关系 | 第14-18页 |
·消费者的设计需求 | 第14-15页 |
·经营者的设计需求 | 第15-16页 |
·环境及社会的设计需求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作为设计核心的消费者需求 | 第18-24页 |
·马斯洛需求理论 | 第18-19页 |
·设计需求的界定 | 第19-21页 |
·真性需求与假性需求 | 第19-20页 |
·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 | 第20-21页 |
·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 | 第21页 |
·需求的平衡 | 第21-22页 |
·设计需求的动态分配 | 第22-24页 |
·主动需求 | 第22-23页 |
·被动需求 | 第23页 |
·等待需求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消费者需求背后的深层含义 | 第24-33页 |
·社会文化 | 第24-25页 |
·消费文化 | 第25-27页 |
·走向高层次的物质生活消费 | 第26-27页 |
·愈加注重精神生活消费 | 第27页 |
·特征 | 第27-28页 |
·都市崇尚个性消费 | 第27-28页 |
·中国高知高薪女性领衔个性化消费 | 第28页 |
·趋势 | 第28-31页 |
·情感化 | 第28-29页 |
·个性化 | 第29-30页 |
·主动化 | 第30页 |
·休闲化 | 第30页 |
·公益化 | 第30-31页 |
·感受化 | 第31页 |
·健康化 | 第31页 |
·符号消费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企业以提高消费者需求满足度为核心 | 第33-37页 |
·企业制造需求的病态现象 | 第33页 |
·满足需求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 第33-34页 |
·企业提高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度 | 第34-37页 |
·体验设计 | 第34-35页 |
·体验设计下的产品特征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满足需求的产品设计程序方法的探讨 | 第37-58页 |
·符号学的一些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 第37-39页 |
·符号与意义 | 第37-38页 |
·产品符号学 | 第38页 |
·产品语义学 | 第38-39页 |
·对需求符号的认识 | 第39-40页 |
·符号认知的意义 | 第39-40页 |
·需求的符号性 | 第40页 |
·对一般的产品设计程序方法的认识 | 第40-44页 |
·产品设计程序与其他相关程序 | 第41-43页 |
·产品设计程序的一般含义 | 第43-44页 |
·基于符号化的产品设计程序 | 第44-58页 |
·设计前期的符号解析 | 第46-47页 |
·设计中期的符号诠释 | 第47-57页 |
·设计后期的符号评价 | 第57-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初步结论 | 第58-60页 |
产品设计程序方法的架构 | 第58-59页 |
产品设计程序中符号情境的搭建原则 | 第59-60页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